《水浒传》中哪些性格的人,混到最后都成了人生赢家?

2025-05-15 16:52:2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水浒江湖在一定意义上,反应出的就是人生江湖。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许多事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如武松,好容易打虎当了都头,走上了人生正轨,他绝不希望出乱子,可一个潘金莲就毁掉了他的一切。

因而才有了“人生就是混或熬”之说。混,代表着被动。熬,有主观因素在里面,因而代表着主动,却都在人生的江湖面前,显得那么无力和脆弱。

比如李逵混来混去,被宋江一杯毒酒混得丢了命。卢俊义熬来熬去,终于熬出了头,却也是一杯酒后就坠江而死。但倘若你能深究下去却能发现,在水浒中有三种人,混(熬)到最后却成了人生赢家,那么是哪三种人呢?


其一:醉心于技艺的人

这点许多人都能明白,技术人员尤其是技术大牛,能混成人生赢家的比例比较高。因为他们只跟技术等打交道,就算是脾气再臭,说话再愣,也没人在乎,因为根本就不是针对个人,而是他不懂这些人情世故。

梁山上的五大技术大牛:安道全、金大坚、萧让、乐和、皇甫端,都属于这类。


且从来都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重点保护的也是这种人。如征讨方腊前,这五人几乎同时被要走了,使其离开梁山团队,难道仅是巧合吗?明摆着就是被保护了起来!

不过,无论在水浒中还是现实里,这类醉心于技艺的人想要混成人生赢家,却有个前提:不能“持技”胡作非为,或仅把技艺当成进身台阶,否则就很容易变成高俅、蔡京这类人,这就跟人生赢家背道而驰了。


其二:不爱出风头的人

不爱出风头,是建立在适应能力之上。一个人适应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其能否生存下去。梁山108将都非常有适应能力,但能否混到最后成为人生赢家,却是“爱不爱出风头”在起作用。

梁山上爱出风头的好汉有很多,但最爱出风头的当属五虎将之一的董平,哪怕出战打仗,他都要背上两面小旗,上书“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老远一看就能瞅见。结果如何?成了五虎将中第一个战死的。


这其实就证明了:哪怕级别再高,一旦爱出风头,照样意味着极大风险。反观那些不爱出风头的好汉。如李俊,他是水军老大,谁见过他出过啥风头,相反几乎啥事都迟到,号称“迟到大仙”,最后却在海外当了国王!

还如李应,排在第11位,上了梁山后更是找不到人影,但最后却回乡当富翁。再向上推,看看公孙胜,梁山四大核心之一,更牛吧!可谁见过他出风头了?只要别人不动用法术,梁山上就仿佛没他这个人。


可以想象,若把公孙胜这身法术给了董平,估计董平真敢吹爆天!所以适应能力虽重要,但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却是“爱不爱出风头”。

因为连《道德经》都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所谓的器长,最粗暴的翻译就是“成大器”,这不是人生赢家是啥?


其三:懂得守弱的人

守弱的前提是拥有强悍本领!否则如杜迁、宋万由于没有强悍本领为依托,他们能叫守弱?林冲火并王伦时,完全是认输!以至于最终堂堂两大梁山元老都惨死了。

梁山最懂得守弱的人是谁?不是宋江,也非朱仝,说出来人们恐怕都吃惊,正是燕青!一身本领,为人又聪慧伶俐,但奇怪就奇怪在,谁也不认为燕青强!一提梁山强者,必是李逵,武松等人。


看燕青,能把李逵打得喊“小乙哥”,将号称天下第一相扑高手任原扔下擂台,可有谁认为燕青强悍啦?所以守弱是一种大智慧,哪怕如燕青出了大风头(打擂,跑招安),都没人意识得到。

更绝非如宋江那般喜欢玩 “扮猪吃老虎”,这种玩法,连武松都骗不过,还如何能骗高俅、蔡京这个层次的人?可燕青呢,却在宋徽宗手中拿走了免死圣旨。即,只要是北宋地界,燕青就能凭这张圣旨,就可随便逍遥横行。


所以,不要把守弱仅理解为“扮猪吃老虎”。用《道德经》中的话说就是: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前两句已解释了,这最后一句是守弱的效果,是要达到如溪水一样绵长无敌的境界。没人因你强,去对付你或利用你,以打败你为荣,除掉你为目的等。相反却还喜欢亲近你!


其四:分析总论

所谓:人生无定式,江湖有规矩。从以上这三种人身上分析,想要最终混(熬)成人生赢家,显然都非易事,我们能掌握的,只有加强自我修为了。

无论你是醉心技术,还是不爱出风头或懂得守弱,莫不如此,终究逃不过一个“善恶和正邪”。而自我修为,由此也就成了决定性因素,这点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