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人要抬400米。
600x2÷3=1200÷3=400(米)。
本题考查路程问题,以及混合运算的掌握。
已知一张桌子需要2个人抬,所以三个人实际走过的路程和为600x2=1200(米),用路程和除以总人数就可以求出一个小和尚需要走多少米,可列式:600x2÷3=400(米)。
小学解题方法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理解题意。看到一道应用题,要反复默读,弄清已知条件和提出的主要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
分析数量关系就是指题目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及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某班有男生27人,有女生22人,问该班共有学生多少人?其数量关系是加数与和之间的关系。
如果问,男生是女生的多少倍?则数量关系就是倍数比的关系。在应用题中,有的题数量关系简单,很容易弄清,有的题则数量关系复杂,这就需要对已知条件中所有的数量进行综合分析。
3、列式解答
检验解答过程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与原题的题意是否相符,然后写出答案。
平均每个和尚要抬400米。
600x2÷3=1200÷3=400(米)。
本题考查路程问题,以及混合运算的掌握。
已知一张桌子需要2个人抬,所以三个人实际走过的路程和为600x2=1200(米),用路程和除以总人数就可以求出一个小和尚需要走多少米,可列式:600x2÷3=400(米)。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扩展资料:
应用题解题步骤:
1、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2、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3、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则混合运算
如果两人抬就是600米,因为两人都在抬,三人抬,还是600米,也就是2人的路程加起来是600×2=1200米,1200/3=400米,也就是每人平均抬400米
平均每人抬400米,
600×2÷3=400
2*600=1200米
1200/3=4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