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一个奇迹,从来没有人像他一样能够从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出来,然后还只用了16年的时间便打趴了同时代的所有人,一手开创了明朝。
他发迹之前几乎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得几个字,可他的军事才华和政治能力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是生而知之的,领袖也曾这么评价过朱元璋:“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只不过,朱元璋这个人黑料也多,原因或许在于他当时对待文人略有苛刻之处,因为他坐江山之后人手不够,所以不断地招揽人才,可是一部分人自恃有才,又怕朱元璋坐不稳江山,也在于看不起朱元璋的出身,所以也不愿入朝为官,将朱元璋气得不轻,为此还有不少人被砍了头。
这也是朱元璋背负了这么多黑历史的原因之一,毕竟得罪了手握笔杆子的读书人。
话说这一日,朱元璋又在找文官们的茬。
朱元璋虽然发迹之后看了不少书,腹中有了不少知识,可真想找文官们的茬,想为难为难文官们,还真不是一件易事。
想了好半天,他想出了一个对对子的办法。
又想了想,他想出了一个上联,于是开口说道:“咱给你们出个上联,你们给咱对一对,听好了,咱的上联是:老子天下第一!”
文官们一听,顿时愣住了,这什么破上联,还敢不敢在粗俗一点?心中虽然报怨,可嘴上不敢说呀!再仔细一想,朱元璋这个皇帝虽然谈不上什么文采风流,可他这么热爱学习,又学了这么久了,按说出一个好的上联,他还是可以的,难道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老子,说的是朱元璋自己呢?还是说的道家学派的鼻祖李耳?
想到这,文官们心里紧张了起来,恐怕朱元璋还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文字狱,朱元璋可没少弄。
所以,这时候朱元璋突然间玩起了文字游戏,不得不让文官们感到危险正在向自己一步一步走来,这才使得文官们一个个沉默了下来。
谁不怕祸从口出?
过了好一会儿,朱元璋见没人回答,心里也有点不爽了,板起了脸,可正当他准备训斥他们的时候,却有一个年轻官员站了出来。
只见这人先是向朱元璋拜了一拜,然后气定神闲地说:“皇上,臣已经想出了一个下联,孙子盖世无双!”
这个下联对得好不好呢?算不上多好,毕竟上联已经有了“子”字,下联便不可再有“子”字了,可是因为“老子”二字既可指道家老子,也可指朱元璋自己,所以这个年轻官员才不得不保留这个瑕疵。
因为,孙子既可指兵家鼻祖孙武,也可指朱元璋的孙子,如此便能够完美相对了。
但是,朱元璋一听,脸色瞬间变了。
朱元璋怒喝一声:“来人,给咱廷杖此人!”
听到“廷杖”二字,这年轻官员瞬间吓得脸色苍白,廷杖虽然到了明朝中后期之后被清流视为荣耀,可在太祖时期却会真的要命,明朝开国功臣永嘉侯朱亮祖便因获事而被当廷鞭死,那叫一个惨。
见此情形,在场的所有人暗暗摇了摇头,此人到底还是太年轻了呀,这事若真这么简单,哪还轮得到他出头?
读书人身体本便瘦弱,哪经得起打?所以几下打过去,这个急于出头的年轻人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便一命呜呼了。
因为这位才子对出“孙子盖世无双 ”,朱元璋从这下联中看出对方骂自己是孙子,因为当时朱元璋打败蒙古人,建立了明朝,他的心中认为自己就是盖世无双。
因为才子对出的下联是“孙子盖世无双”,因为天下第一和盖世无双是同一个意思,所以这句对联等于是在骂朱元璋是“孙子”,朱元璋恼羞成怒,一怒之下杀了才子。
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中,才子所对下半联为:“孙子盖世无双”,从表面上看句子对仗工整,乍一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从更深层次解读,朱元璋所出上联实为一语双关,“老子”既指道家思想家老子,又指朱元璋自己,而才子只考虑了其中一方面的含义,没有关注到“孙子”的其他含义,所以遭遇了如此对待。
这个人算不上是才子,根本没有去想过下联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