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不好,配助听器也听不清楚。应该怎么把办啊

2025-05-15 01:35:4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不同的听力损失程度,导致不同的康复效果,助听效果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残余听力,残余听力越多,助听效果就越好,也就是越早配助听器效果越好,不光是听力损失的问题,最大的原因是患者对言语的理解能力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2.耳聋性质,通常传导性聋患者的助听效果就比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好。
3.助听器本身,比如音质、技术特性,还包括验配师调试技术和辅导等等;患者的适应能力,有些人戴上后能够马上适应助听器放大的声音,从而改善听力,而有些则需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存在的个体的差异。
4.对于听音乐,由于音乐的频率范围远宽于言语,所以用助听器听音乐效果没有听语言好。举例说,有些戏迷或音乐迷,希望戴用助听器后及能像以前一样欣赏戏曲和音乐。这种愿望恐怕不易实现。韵律可以明确地感知,但“味道”总有不足;一些高频乐器的声音听不好,且以往的“字正腔圆”现在会有些“变调”。
5.对于看电视和听收音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一半左右的人认为不太满意。因为,电视与收音机放出的声音信号已经与原有的声音不同,这种改变本质上是一种“失真”;而通过助听器放大后的声音信号会再次改变、再次“失真”。两次“失真”导致一部分使用者“听不太清楚”。现在许多节目主持人语速很快,如果配有字幕就可以对照理解,如果没有,听懂就很困难了。
6.助听器虽然有许多先进的降噪功能,但还没有聪明到只放大使用者希望听取的信号。因此,助听器的使用有一个“有效”距离,大约为2米以内;具有指向性。
7.开大会的时候,配戴助听器效果难以保障。因为,既有“两次失真”的问题,又有“距离”的问题。如果会场上乱哄哄,效果就更差。餐厅里七八个人在一起你一嘴我一嘴地聊天,也会影响助听器的效果。但是,如果双耳配戴助听器,效果会好得多。
有鉴于此,准备配用助听器的人们一定要对助听效果有一个正确的期望值。要记住,助听器的作用只是“助听”,不要指望花几千元钱去买“正常的耳朵”。由于每个人的听觉状况不同,希望选用的助听器的性能也不同。

回答2:

你好,戴上助听器能听见声音,但听不清讲话内容,这是神经性耳聋常见的一大特点。神经性耳聋是因为内耳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的听觉传导通路或中枢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使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发生障碍。此类耳聋的医治效果不佳,只能通过佩戴助听器来补偿你的听损,让你听不到的声音补偿到你能听到的范围内,这种神经性耳聋患者,很容易出现佩戴助听器后,听得见声音,听不清讲话内容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耳聋时间较长,致使大脑感知分析能力下降,这是多数老人会出现的,这也与人的年龄和身体机能退化有关系。现在应该按以下方法: 1、这种神经性耳聋患者使用助听器后,与其说话语速要慢、发音要清晰、声音大小适中即可。 2、另外如患者双耳都有听力损失,建议双耳同时佩戴,这样言语分辨率会比单耳佩戴助听器好很多。 3、前期尽量在室内佩戴使用,和使用者对话的时候,最好一个一个的讲话,多人同时对使用说话,会给使用者分辨声音造成困扰。 4、一定要让使用者坚持佩戴,佩戴时间由短到长,佩戴适应后,患者会欣喜地发现戴上助听器后可以慢慢与人交流了。 5、助听器佩戴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后,需要到验配中心根据佩戴情况进行助听器调整,这样才能达到最佳佩戴效果。佩戴助听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耐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助听器佩戴后,一定会听得越来越好

回答3:

个患者的情况都不同,听不清楚的原因也有差异 ,听的见,却听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通常来说,人类听觉会"用进废退",长时间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听力下降加速,听神经的言语解析度也大大降低,会出现"听得见,听不清楚"的情况。如果自身的听力基础和言语辨别能力太差,会降低助听器的使用效果。
老年人有听力损失应尽早选配助听器,早配助听器可保持听神经及大脑刺激,延缓脑神经萎缩。如果听力下降很多年,大脑会随着时间遗忘很多声音,这样即使能听见但仍然无法分辨。
助听器是一个听力辅助装置,能够对一部分声音进行放大及处理,现代高科技助听器可以对声音进行更多的预处理,但目前的科技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类大脑的功能,因此也没有任何助听器可以100%解决所有的听力问题。
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 双耳选配助听器
一般来说双耳选配数字型的助听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语言分辨率,产生听觉方向感,减轻耳鸣和脑鸣,增加舒适感和清晰度。如果单耳佩戴助听器,另一耳朵由于长期未接受声音刺激,易出现辨音能力下降。
二. 进行适应性训练
一般佩戴助听器都需1-3个月的适应期,期间也需要家人的配合,尽量缩短谈话距离和减慢语速,患者也可以通过学习唇读,对照阅读等帮助理解。也可以寻求听力专家的帮助,开展针对性的言语康复训练课程。
三. 进一步评估及调试助听器
助听器验配是一门专业复杂的科学,听力学家可以对助听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各种环境下的声音也需要逐渐调试和重新编程,这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一开始就期望过高,要正确的认识自身听力损失情况。
四.更换更高级别的助听器。
通常来说,更高级别的助听器会采用更强大的芯片和更先进的软件系统,对声音的预处理会更加先进更加清晰,降低后期的处理要求,让患者更容易听清楚声音。

回答4:

情况很多。可能是听损时间太长且没有干预,大脑会随着时间遗忘很多声音,这样他能听见但是还不会分辨,需要 适应一段时间,就像你刚开始听外国人讲英语,听见了但是听不懂。如果你经常听,在这种语境里,时间长了分辨率自然高。还有就是你本身耳聋的性质就是感音神经性的听的见听不清楚,这是很正常并且很常见的现象,这是多数老人会出现的,这也与人的年龄和身体机能退化有关系。这种情况,和老人说话一定要慢,但是声音正常就可以。好的助听器可以提高一部分分辨率,但是它不可能代替原来正常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