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当我们要建一座大楼或大厦的时候总是要先描绘一幅图纸,什么结构应该放弃,什么结构应该利用,体现着我们人类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反映了我们主体的选择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比如“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一人若能画竹定之前见过竹,此乃内容上之客观性,而人的激昂澎湃之时与低迷失落之时所画之竹比有所不同,此处为意识在形式上的主观性,具体的形式要受到主观因素的左右。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小到考研的备考方案或计划,大到整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无不彰显着意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这一点尤其对于一些高中学文科的同学不太理解,其实我们人类的意识是完全可以左右的体内的各种激素分泌调节的。比如我们在极度疲惫的时候面对一些又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的时候,相关激素的分泌以及大脑皮层的持续亢奋会让我们继续保持状态完成相关工作。
该知识点所反映的规律就一条,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这条规律是可能单独命大题的,其方法论讲了三层意思,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那么这个知识点的小题要首先去对应能动作用的三个表现,例如: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看完题干我们要先知道讲的是意识的目的性,然后而知答案是意识的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