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话
宁海县境内通用宁海话。宁海话属吴语,是吴语明州片跟台州片之间的过渡性方言。宁海话内部不一致,有比较明显的南北差异。北部以西店话为代表,接近宁波话;中部以城关话为代表,是正统的宁海话;南部以桑州话为代表,接近台州话。这种由北往南渐次变化的方言现象,多少跟境内的地理环境及过去的行政设置有关。
【词语】
日头(太阳) 天卦(天气) 落雨(下雨) 今明(今天)
年加年(每年) 旧年(去年) 下年(明年) 天亮(明天)
细佬(男孩) 囡(女孩) 老官(丈夫) 内客(妻子)
佳手(左手) 顺手(右手) 年年好(很好) 道地(院子)
苞芦(玉米) 寒豆(豌豆) 天萝(丝瓜) 辣茄(辣椒)
菜头(罗卜) 天萝丝(油条) 归家(回家) 好相(好看)
装扮(捉弄) 吉甜(疼爱) 讲白谈(闲聊) 嬉(玩耍)
【例句】
你张张相,其来的呒不? 你去看看他在不在?
格本书捉得你还。 这本书还给你。
外面雨大得猛,等一计再次。 外面雨很大,等一会儿再去。
你先带头次,我慢点来。 你先去,我等会儿来。
【成语】
糖甜蜜滴(喻关系极其亲热) 花戏百出(喻人善耍花招)
汪七汪八(态度傲慢,语言狂妄) 嗨五嗨六(吹牛皮)
心事倒棚(喻十分担心而气妥) 上落套头(喻做事的基本方法或窍门)
寿头寿脑(指人傻里傻气) 生病黄鱼(身体虚弱多病)
条条直直(直爽) 趁早莫亮(抓紧时间)
乱讲三千(信口开河) 四四十六(做事死板,不能圆通)
三日两头(经常不断) 搞七廿三(故意干扰阻挠)
一挂搭出(一模一样,十分相似) 小气薄力(喻体虚力弱之人)
【谚语】
生产谚 生活谚
惊蛰前雷,四十二日大门难开。(指多雨) 三岁看到老,从小要学好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只要坐得正,那怕和尚尼姑同板凳。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冬雾雪。 心正勿怕壁斜,猛火勿怕青柴。
吃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六月尽,七月半,八月十六好甭算。(指台风) 人要脸,树要皮。
风风凉凉,晴到九月重阳。 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
红霞红霞,无水烧茶;黄亮黄亮,大水泛涨。 勿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大晕(指月晕)风,小晕雨。 一心想得宝,一世苦到老。
冬至前后,砂飞石走。 人前教子,背后教妻。
田螺浮水面,大雨隔田岸。 人要心好,树要根好。
燕飞低,披菱衣。 三只乌龟叮只鳖,勿瘪也要瘪。
月亮毛毛,大水滔滔。 大蛇欺小蛇,小蛇欺蛙蟆;蛙蟆欺蚱蜢,蚱蜢欺稻虾。
日落勿返光,洋上大风狂。 三兄四弟同条心,门前泥土变黄金。
潮涨风起,潮平风止。 田邻好,好种稻;邻舍好,好靠老。
天上大头云,开船要当心。 指头伸出有长短,牙齿口舌要相争。
稻黄一日,麦黄一刻。 宁可子孙被人欺,不愿子孙欺别人。
种麦勿用灰,到头要吃亏。 只见和尚吃馒头,勿见和尚受戒难。
油菜浇花麦浇苗。 一分铜细一分货,一分气力一分收成。
草籽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一旦得蛇咬,三年怕青草。
谷雨种棉花,好甭问人家。 勿怕勿识货,只怕货比货。
麦要晒须,稻要淋穗。 后生要俏,骨头冻得咯咯叫。
廿亩棉花廿亩稻,睛也好,落也好。 内客(妻子)是个宝,卖田卖地也要讨。
歇后语
关门看老婆--越看越中意。 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烂田稻草--竖勿起。
冷水泡茶--慢慢浓。 拿着鸡毛当令箭--依仗人势。
黄狗奔弄堂--跑来跑去。 针尖麦芒--尖对尖.
无头苍蝇--乱撞。 石板顶掼乌龟--硬碰硬。
大虫追到脚后跟勿着急--宽心。 鸡蛋里挑骨头--无中生有。
鸡蛋撞石头--不自量力。 水浇鸭背--白化力气。
陈年皇历--过时。 小和尚念经--有口吭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宁海话 (音译)
吃饭 - 噶饭[qo'] [fe]
傻瓜 - 家卵[qia] [rle]
你 -了恩 ;是你啊- 了恩啊
我 -了喔 ;是我啊- 了喔了
他 -了子 ;是他啊- 了子那
舒服- 下衣;
蛮舒服-妹下衣;( 后面带个感叹的语气就是 “妹下衣郭”,同样舒服的那个词也可以带感叹的语气 “下衣郭”)
油条-天来丝 [tian] [lai] [si]
会不会说"天来丝", 这是鉴别是否土著宁海人的最佳方法.
明天-替娘 [ti] [niang];
明天上午--替娘酷醒;
等别人年糕当夜饭——忙宁郭模斯当牙饭 [mang ning guo mo si duang ya fe]
撒个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