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是文盲一说,更是扯淡!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你能相信一个文盲能把状元遍地的东林党搞得欲死欲活?
太看不起文化了吧!事实上,没有文字辅助,一个人根本无法指挥超过三级的体系。
传令都是个问题,如何做到洞察敌人?
各种丑化宦官的宣传资料中,大宦官都是没文化的人,而且贪婪短视,仅仅因为会讨好皇帝,所以才会高高在上;但更接近真实的情况显然是,成功的宦官,都有着第一流工作才能。因为,他们常常扮演的角色,就是皇帝的机要秘书。事实上,只有取得这种身份,他们才有机会变得权倾朝野。
宦官到底有没有才能?我们只要知道这样一些事情,就可以知道了。当小皇帝需要翻局时,只要把相关任务交给某些厉害宦官,他们就会帮助皇帝把不可一世的权臣打得万劫不复;这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简单,实际上复杂到了极点,因为一次成功的政变,无论从策划到执行,都是一个大工程。那可不是像武侠小说、或童话故事中所写的那样,皇帝领着他们,把权臣按在地上砍了了事。
最真实的可能性就是:魏忠贤入宫前识字不多,因此被东林党无限放大。但当上司礼监秉笔的时候已经有能力起草文书和圣旨了。否则他根本干不下去!
那么多太监,为什么只有他能当司礼监秉笔?这种职业是作为皇帝智囊团首领的身份,怎么可能文盲?看他清洗东林党,做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把东林党整的七零八落,显然不是文盲
如果他是文盲,他那些狗头军师不可能心安理得当文盲的智囊团,因为他根本镇不住。九千岁的位置哪个太监不想取而代之?至少,他的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在太监里面是佼佼者,普遍都服他。
杨涟二十四大罪弹劾魏忠贤为什么失败?绝非王体乾故意少念几个字,天启毕竟不糊涂。最大可能就是:魏忠贤通过雄辩的口才,严密的逻辑,当场把杨涟驳斥的哑口无言,使得他失去皇帝支持。在皇帝眼里,堂堂仪表,一身正气的魏忠贤,把猥琐歹毒的杨涟,批的体无完肤。至少,当时的情况给天启是这种印象。第二大可能,就是杨涟一开口,天启暴怒之下说“你不就是想说皇帝用宦官,把我批判一番?闭嘴,你们啊,图样图森破!”
魏忠贤和天启的关系其实类似于贝利亚和屎大淋的关系,魏忠贤在明帝国,扮演的是贝利亚 希姆莱 海德里希 那一类人物。
大家想想,克格勃头子是个人就能当?魏忠贤属于天启皇帝最可靠的政治打手。魏忠贤血洗东林党是因为他始终站在天启皇帝的肩膀上。魏忠贤靠的是狠毒果敢,足智多谋 精通律法,密码学和审判技巧 加上分析问题能力强 又有足够忠诚才上位的!不可能是文盲,恰恰相反,他是精通情报与间谍业务的流氓。至于魏忠贤变成九千岁,也不奇怪。
对苏联时期的贝利亚有段描写,“瘦瘦的身材,戴着眼镜,看着还很文静,但却是曾经苏联的“实际二号人物”
注意这句话,二号人物!
既然屎大淋要玩高压政策,自然会把克格勃头子提拔成二号人物,以此类推,天启让魏忠贤变成九千岁也不奇怪了。
人们都说是魏忠贤假传圣旨,打击报复,残害东林党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这样说,那就是天启皇帝要杀东林党人,而天启皇帝杀人,是合法的,东林人就翻不了案了,所以残害东林党的屎盆子,就给魏忠贤扣脑袋上了。
至于天启做木匠活,吩咐魏忠贤,你自己看着办吧,导致大权傍落,那就是胡说!
好好看看解缙怎么死的,朱棣对锦衣卫说了一句话:“天气寒冷,带上棉服,喝些热酒,给解缙送过去”于是解缙被灌酒入睡后扒光衣服扔在寒夜中冻死。木匠皇帝那句话:“你魏忠贤看着办吧!”就是一句话,用你能想象出来的,最恶毒的方式弄死杨涟!
当然,政治人物,坏事可以做,坏名不能留。天启总不能下旨:去,把杨涟耳朵穿钉子扎聋,再用土袋子压死,然后脑后钉一个钉子。
还要脸吗?
杨涟死亡,是魏忠贤弄得,天启多半知情。事实上,没有朱由校默许和首肯,哪个锦衣卫敢那么不长眼?万一杨涟官复原职自己不就倒霉了?正因为他们确信皇帝想让杨涟死,而且不给他翻身的机会,所以才敢不怕报复,不怕杨涟门生报复,变着法子虐杨涟。
一些影视剧常常把魏忠贤弄成一个猥琐大叔的形象。但若真要接近历史,魏忠贤未必是那种形象。长的肯定不丑陋,应该是个道貌岸然的家伙。另外,魏忠贤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这样的身份,职业决定了他不可能目不识丁。我觉得他应该是个堂堂仪表气势威严,但胸有城府;外表憨厚,但极为精明,一肚子阴谋诡计。他应该不但能看懂官样文章,还能看出字缝后面的意思。
何止是魏忠贤,他的主子也是文盲。
可文盲能统治天下,岂不是笑谈。一点不是笑话,历史就是这么幽默,明朝的熹宗和他最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恰恰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而这两个文盲却在当时的大明帝国发号施令达七年之久。
一个文盲是皇帝,另一个文盲是皇帝的顾问,担当皇帝草拟圣旨的智囊。说起来感到非常的荒唐,可是这就是那时候的历史。
魏忠贤之所以受宠在于三点:
其一,他是小皇帝的伴当。
其二,寻找一些无耻的文人。
其三,寻找可靠的太监。
所以魏忠贤虽然不识字却能在宫中如鱼得水
人家处事圆滑,能说会道呗,一个词:狡猾
皇帝治事不严,导致宦官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