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俗话说“没有千顷地,难打万担粮”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且先说千顷地,在古时,一顷地相当于现在的五十亩,而现在一顷地是一百亩,那么千顷地可就差不多是五万亩了。以此来看,既便古时粮食产量最低,也无论如何不止产万担粮,想来如有百顷地也能产万担的。可见这俗话中的千顷地只是一个虚数,最终的效果是能够与万担粮相配对好听而出来的。可从这其中也可发现出一个问题,
即要想产粮多,那地也得多种才行,可见,粮食产量与土地的这种正比关系人们很早就已一清二楚了。如此就有了“没有千顷地,难打万担粮”。
这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想粮食高效高产,就得实行规模化的生产,因为小规模的生产如一亩地,再总么翻来覆去的耕种,一年是无论如何也产不了万斤粮,而其成本却是相当大的。但如果有十亩地,那就能产万斤,如果有成片的上千上万亩,就能产粮上万担十万担,而其相对一亩地来说,其中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不知是有多少倍的增长的。可见,“没有千顷地,难打万担粮”对如今的规模化种植也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的。
最后,与“没有千顷地,难打万担粮”相关的老俗话还有“
没有千斤肥,难打万担粮
”,这其中的千斤肥说来也是虚数,因以以前的农家肥来说,一千斤肥最多能施一亩地,但他却说明了肥料与粮食产量的紧密关系,即粮食的产量是与肥料的多少相关的,没有肥料的培育是产不出多少粮食的。
可见,不管是“没有千顷地,难打万担粮”,还是“没有千斤肥,难打万担粮”,说明的都是粮食的产量与土地或肥料之间的各种相关的关系。即要想多产粮就得多种地,想多产粮就得多施肥,同时,要想产粮的效益、效率高就得多进行集中连片的生产与耕种。
这句话意思就是没有土地可以种植,也就没有粮食可以收获,这句话当然是有道理的,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意思是想要产出一万担的粮食,必须要耕种一千顷的土地。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每亩地的产量是固定的,因此想要提高产量,必须增加土地的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