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是怎么造成的

2025-05-15 20:37:3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专家解答

(1)症状和发病规律白粉病俗称“挂白灰”,真菌性病害。从苗期到采收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叶柄和茎蔓。叶片发病先在叶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点,逐渐扩展成大小不等的白色圆形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白粉初期鲜白,逐渐变为灰白色,后期粉层下产生散生或成对的小黑点。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病菌喜温、湿,也耐干燥,10~30℃均可活动,最适活动温度20~25℃,相对湿度25%~85%。

(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白粉病的杂交品种,实行轮作,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棚室温度,防止瓜秧徒长和脱肥早衰。②长发病的温室,定植前可用硫黄熏蒸消毒,100米3空间用硫黄250克,锯末500克,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分放几处点燃,密封熏蒸一夜,以杀灭整个棚室内的病菌。③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或30%特福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3%好力克悬浮剂3000~4000倍液,25%腈菌唑乳油5000~6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50%翠贝干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

提示板

白粉病发病初期,用0.1%~0.2%的小苏打溶液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小苏打为弱碱性物质,可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蔓延。喷洒后可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尚有促进光合作用之效,而且价廉、安全、无污染。

回答2:

(1)危害症状。主要发病部位是叶片,其次是叶柄及茎,一般不危害果实。发病初期在叶面或背面产生近圆形白色小粉斑,环境适宜时,粉斑扩大,连接成片,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进而扩展到全叶。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的霉状物。发病后期叶片病斑上还产生许多黑褐色小粒点,叶片枯黄。严重时白粉变为灰白色,叶片枯黄、卷缩,一般不脱落。

(2)防治技术。采用以选择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防治,可使用49%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2天;或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900~15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7~10天;或使用12.5%腈菌唑乳油2500倍液喷雾;或使用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0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1天;或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间隔期为1天;或使用1%多抗霉素水剂75~150倍液喷雾;或使用10%宁南霉素可溶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或使用1%农抗武夷菌素水剂107~160倍液喷雾。

回答3:

黄瓜白粉病在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发生,用硝苯菌酯(卡拉生)、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乙嘧酚、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吡唑萘菌胺.嘧菌酯(绿妃、)嘧菌酯、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健达)等进行防治,效果很好,并且无抑制作用。

回答4:

白粉病是黄瓜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在大棚种植的黄瓜比较容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