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为什么会发生事故都有那些事故

2025-05-20 09:46:3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一、常见事故,以及防范措施:

  (一)空气管爆炸事故

  1、事故原因:

  1)   鼓风机自动停车或跳闸引起空气管爆炸;

  2)   加压机自动停车或跳闸引起空气管爆炸;

  3)   全站停电引起空气管道爆炸:

  a.全站停电处理不当

  b.全站停电误操作

  c.全站停电未处理

  4)   全站停气时未拉开钟罩阀引起空气总管爆炸;

  5)   鼓风机、加压机停车未停加煤机引起爆炸;

  2、 防范措施:

  1)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事故判断能力和事故处理水平;

  2)  鼓风机、加压机或“双停车”时,要维持正压操作;

  3)  在全站停电或停气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4)  在处理全站事故情况下要统一指挥,互相配合,分工明确;

  5)  加强劳动纪律,严格工作岗位;

  (二)发生炉炉底爆炸事故

  1、 事故原因:

  1)  自控煤气炉翻板关闭引起炉爆炸;

  2)  送气时因两炉炉出压力过大引起炉底爆炸;

  3)  炉底入孔未封严引起炉爆炸;

  4)  送气时因炉出钟罩阀落下过早导致炉底爆炸;

  5)  联锁失灵,鼓风机或加压机跳闸,导致炉底爆炸;

  2、防范措施:

  1)  使用自动调节时,流量不宜过小,以防煤气倒流;

  2)  在停送气时要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分工明确;

  3)  定时检查各入孔及水封是否正确;

  4)  定期检查各联锁是否正确;

  (三)发生炉炉体爆炸事故

  1、事故原因:

  1)  钟罩阀堵塞,用火烧钟罩阀引起炉体爆炸;

  2)  联锁失灵,鼓风机或加压机跳闸导致炉体爆炸;

  3)  运行中检修加煤机引起炉体爆炸;

  4)  汽包缺水造成炉体水套爆炸;

  5)  汽包超压导致水套爆炸;

  6)  水套补水过急,流入空气管导致炉体爆炸;

  7)  停气吹扫因水封回阀门不严导致炉体爆炸;

  8)  热备炉检修造成炉体爆炸;

  9)  热备炉启动操作失误造成炉挑剔爆炸;

  2、 防范措施:

  1)  处理钟罩阀堵塞时,要用蒸汽吹或用其他工具捅、掏、不能用火烧;

  2)  运行中对设备进行检修时要做防护措施,动火要办理动火工作票;

  3)  汽包缺水时应先对气包进行“叫水”;

  4)  定期检查气包安全阀压力表是否正常;

  5)  对气包补水时要缓慢,补至水位计1/2-2/3为宜;

  6)  提高职工的责任心,要定时检查各水封正常;

  7)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操作水平,经考试合格后发给安全操作合格证才能独立操作;

  8)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9)  定期检查各辅助设备联锁是否正常;

  (四)电捕焦操作事故

  1、 事故原因:

  1)  检修动火引起电捕焦爆炸;

  2)  未吹扫或吹扫不彻底,动火检修引起电捕焦爆炸;

  3)  送气时未经吹扫或吹扫不彻底,电捕焦送电造成爆炸;

  4)  送入不合格煤气造成电捕焦爆炸;

  5)  因联锁失灵,鼓风机跳闸,造成电捕焦爆炸;

  2、防范措施、

  1)  在煤气管道内动火,要先吹扫,并办理动火工作票;

  2)  在送气之前要对电捕焦进行充分吹扫;

  3)  送气时要化验煤气合格,氧气含量不超过0.8%;

  4)  要定期检查鼓风机和加压机的联动试验;

  (五)加压机爆炸事故

  1、事故原因:

  1).加压机检修动火,措施不当,引起爆炸;

  2).加压机检修后未经吹扫试车,造成爆炸;

  2、防范措施:

  1).加压机检修动火要充分吹扫,并办理动火工作票;

  2).加压机检修后,经吹扫后,才能试车;

  (六)贮煤斗爆炸事故

  1、事故原因:

  1).检修加煤机动火引起爆炸;

  2).加煤机卡,处理不当引起爆炸;

  2、防范措施:

  1).动火检修时要做好安全防火措施;

  2).处理加煤机卡时,上下应密切配合,煤阀应开启缓慢;

  二、着火事故案例分析

  (一)贮煤斗着火事故

  1、事故原因:

  1).检修贮煤仓时火花落入煤斗;

  2).其他火源引入(如烟斗及燃着物);

  3).检修输煤带时带入火源;

  2、防范措施:

  1).检修动火或其他工作时应采取安全措施杜绝火花落入煤斗;

  2).输煤带内禁止吸烟;

  3).提高人员素质,增强防火意识;

  (二)室外净化区域着火事故

  1、事故原因:

  1)    发生炉出口放散管经雷击着火;

  2).旋风除尘器动火引起着火;

  3).电捕焦送电未吹扫引起火灾;

  4).焦油池着火引起火灾;

  5).检修净化设备引起火灾;

  6).电缆沟着火引起火灾;

  7).其他外来火源引入导致火灾;

  2、防范措施:

  1).避雷针应定期做预防性检查;

  2).设备动火检查时应做好防火安全工作,并办理动火工作票;

  3).各消防设施、设备要齐全(消防栓、灭火器等);

  4.定期进行烽火安全大检查,彻底清除火灾隐患;

  5).电捕焦送电前要化验煤气中的氧含量;

  6).煤气站禁止吸烟,使用明火设备要做安全措施;

  三、中毒事故案例分析

  (一)主厂房中毒事故

  1、事故原因:

  1).煤气管道泄露,未及时发现;

  2).误操作导致煤气管道破裂;

  3).钟罩阀水封破坏;

  4).检修炉未按操作规程进行;

  2、防范措施:

  1).加强培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严守岗位;

  2).及时检查各水封正常;

  3).佩带好防护用品,并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二)输煤通廊和贮煤斗区域中毒

  1、事故原因:

  1).单人进入贮煤斗工作时发生中毒;

  2).不慎掉入贮煤斗中毒;

  3).在输煤通道或厂房附近休息发生中毒;

  2、防范措施:

  1).进入贮煤斗工作时,要有专人监护;

  2).进入贮煤斗工作时,要将煤气吹扫彻底;

  3).严禁在煤气通道或附近休息;

  (三)加压机间中毒

  1、事故原因:

  1).加压机密封圈漏气;

  2).加压机仪表管接头脱落

  3).加压机底部排焦油时漏出煤气;

  4).检修加压机进出口门时造成煤气泄漏;

  2、防范措施:

  1).禁止在加压机间休息;

  2).定时巡检。准保设备正常;

  3).室内要装报警设施且有事故通风装置;

  4).检修加压机时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五)净化设备中毒事故

  1、  事故原因:

  1)      检修旋风除尘器、电捕间冷器因未吹扫或吹扫不彻底引起中毒;

  2)      进修净化设备时,因安全措施不当,引起中毒;

  3)      在净化设备附近休息,因煤气泄漏引起中毒;

  4)      净化设备放散太低,导致中毒;

  2、   防范措施;

  1)      进入净化设备内工作知,应先吹扫,并设专人监护;

  2)      检修净化设备要办理工作票,做安全措施;

  3)      所有人员禁止在设备附近休息;

  4)      工作时要戴好防护用品,以防中毒;

  5)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四、设备事故原因

  (一)水套烧坏事故

  1、   事故原因;

  1)      因长期使用自来水,导致水套结垢;

  2)      软化水中断,未及时发现;

  3)      水位计失灵造成假水位;

  2、    防范措施:

  1)      若长期使用自来水,要定期排垢;

  2)      保证充足的软化水;

  3)      认真巡检,及时发现问题;

  (二)火层下降烧坏炉篦,炉底及炉裙

  1、    事故原因:

  1)      炉工层次控制不好,造成火层下降;

  2)      设备有缺陷,灰盘漏水;

  3)      灰盘断水,未及时发现;

  4)      除灰过多;

  2、    防范措施:

  1)      司炉工要控制好炉内层次,不能出现偏灰等现象;

  2)      要保证灰盘内有充足的密封水;

  3)      根据炉内层次适当除灰;

  (三)鼓风机、加压机轴承损坏事故

  1、    事故原因:

  1)      风机大修后中心不对导致轴承损坏;

  2)      风机轴承振动导致轴承损坏;

  3)      轴承缺油导致轴承损坏;

  2、   防范措施:

  1)      风机大修后要复查中心正确;

  2)      定期给轴承加油;

  3)      定时巡检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切换

  (四)厂区管网设备事故

  1、    事故原因:

  1)      煤气管道防爆破自然破裂造成全厂停气;

  2)      煤气管道下坠引起焊缝开裂;

  3)      翻斗车作业撞裂煤气管道;

  2、    防范措施:

  1)      定期对管道防爆破进行检查;

  2)      煤气管道的托架要坚固;

回答2:

1 煤气发生炉热运行
  在煤气发生炉的实际操作中,如果出炉煤气温度达到600℃,则已超过发生炉煤气的自燃温度(530℃),这种不正常的状况称为煤气发生炉的热运行。这种状况的主要特征是如果打开炉顶探火孔,冒出的煤气会自然着火燃烧。这时如果炉内进入空气或者冒出的煤气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就会发生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因此煤气发生炉的热运行是不允许的。出现这种状况后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7]:
  加快除灰的速度,加快进煤,使干燥层燃料加厚覆盖。氧化层位置下移,进入炉底蒸汽量要增加,使氧化层降温,直到调整好炉况,使出炉煤气温度降至正常温度。
2 蒸汽包缺水
  蒸汽包是与煤气发生炉水夹套相连的压力容器,属于煤气发生炉的一部分。蒸汽包缺水引发的爆炸事故与煤气和空气混合发生的爆炸事故原理不同。当水夹套缺水时间较长时,煤气发生炉的炉体和水夹套已经被烘烤到500℃甚至更高温度,这时如果再向水夹套内加水,水就会在瞬间气化为水蒸气,体积迅速膨胀,而水夹套又是一个封闭的空间,远远小于水蒸气迅速膨胀所要达到的容积,当水夹套内的压力超过材料所能承受压力时就会发生爆炸。
  当蒸汽包缺水时,在未查明原因前禁止上水。蒸汽包缺水的处理措施是:
  ① 先打开水位计旋塞放水,如果有水流出,则表明缺水时间不长,此时可向水夹套内加水。
  ② 打开水位计旋塞时无水流出,表明缺水时间较长,要通过压力表观察蒸汽包压力变化。如果这时压力和正常运行压力一样,说明缺水还不严重;如果蒸汽压力已经超过工作压力,说明水夹套缺水较严重,这种情况应按紧急停炉操作,并严禁向水夹套内上水,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3 空气管道内煤气逆流
  与煤气发生炉炉体相连的空气管道在正常工作时,煤气不会逆流到空气管道。但是如果突然停电导致鼓风机停止工作,并且逆止阀不起作用时,煤气就有可能从炉底返回到鼓风箱中,由于返回的煤气温度较高(600℃以上),在空气管道中和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就会爆炸。防范措施主要有:
  ① 确保逆止阀密封可靠;
  ② 停电后要加大向炉内输送的蒸汽量,保持炉内正压;
  ③ 停电后要以最快的速度关闭空气阀,切断进入炉底空气的通路,防止空气进入炉内引发事故;
  ④ 视煤气出口压力状况,拉开放散阀降低炉底压力,不让煤气向鼓风箱返流;
  ⑤ 来电后必须先把空气总管中的煤气用蒸汽吹扫,然后才能转入正常运行。
4 运行状态变化
  在使用发生炉煤气的用户中,煤气需用量并不固定,而是随着生产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当变化量较小时,可以采用增加或减少单台发生炉气化强度的办法来调节;当变化量较大时,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热备用发生炉,以满足调节负荷的需要。热备用发生炉。转为正常生产时有两种可能发生爆炸的情况:
  ① 刚向炉内送风就产生爆炸。爆炸的原因是由于热备用炉转为正常生产过程中,有部分煤气返回到鼓风箱中,由于转为正常运行,这部分煤气随同空气进入炉内,当煤气和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氧化层的火焰即发生爆炸¨2I。为避免事故发生,在起动风机前必须把空气管道中的煤气用蒸汽吹扫干净。
  ② 在正常送风过程中发生爆炸。爆炸原因是由于热备用炉转为正常生产时炉内氧化层温度较低,甚至有的氧化层火已经熄灭。这时如果风压变化较大,空气进入炉内,一部分空气在氧化层中助燃,而另一部分空气没有助燃,而是混合在煤气中以致发生爆炸。消除这种爆炸现象的方法是逐渐减小进风量,待炉内氧化层均匀建立好后再慢慢增加进风量。还要注意少加煤,禁止开炉时就大量加煤的做法,应待氧化层正常后,视炉内情况再多加煤。
5 检修
  停炉检修时,往往会对煤气发生炉的整套设备进行清理、检查和维修。冷煤气发生炉的双竖管、电捕焦油器和洗涤塔等净化设备的人孔盖要被打开,有的要进行焊接维修。这时要高度重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在检修前要对煤气发生炉的整套设备用蒸汽吹扫干净,不得有煤气残留在设备中。吹扫完毕后要对其中的气体取样化验,合格后方可从事检修工作。否则,残留在设备中的煤气与空气混合,遇到焊接产生的火花就会产生爆炸。
  6 预防措施
  在煤气发生站生产运行和停炉检修过程中,影响煤气爆炸的因素很多。在运行情况下如果操作经验不足,对许多爆炸前的征兆认识不清,就会纵容事态的发展,最终导致爆炸事故。如果能够清楚地认识运行中的不正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就会避免爆炸事故的产生。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应注意以下3方面:
  ① 设计、制造方面:严格控制设计和制造过程,使设备受力状况良好;
  ② 维修方面:要及时对现有煤气发生炉进行维修,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其他有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确保维修质量[13];
  ③ 管理方面: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校验,以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结语
  煤气发生炉爆炸事故的发生是多个因素积聚的结果,因此,在工程中要对煤气发生炉的运行情况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切实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爆炸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