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贝伦斯的作品有哪些

2025-05-17 19:40:01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彼得·贝伦斯,德国现代设计之父,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建筑和设计方面的深远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他将工业设计规格化,他为德国电器工业公司(AEG)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了统一的形式语言,是企业形象设计最早和比较完善的典型作品,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计划的先河。


名字: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

出生地:德国汉堡

出生日期:1868年4月14日

去世日期:1940年2月27日(于德国柏林)

作品 (部分)

Wohnhaus Behrens auf der Mathildenhöhe in Darmstadt, 1900–1901

Wohnhaus Obenauer in Saarbrücken, 1905–1906

Krematorium in Hagen (Westfalen) -Delstern, 1905–1907

Turbinenhalle der AEG in Berlin-Moabit, 1908–1909

Bahnhöfe für die GN-Linie (U-Bahn in Berlin)

Katholisches Gesellenhaus in Neuss, 1909–1910

Kleinmotorenfabrik der AEG in Berlin, 1911

Peter-Behrens-Bau (NAG-Gebäude der AEG, heute SAMSUNG) in Berlin-Oberschöneweide, 1914-1917

Werkswohnsiedlung der AEG in Hennigsdorf, 1911

(Kaiserlich) Deutsche Botschaft in St. Petersburg, 1911–1912

Verwaltungsgebäude der Gummiwerke Continental AG in Hannover, 1912–14 (Ausbau 1919–20)

Verwaltungsgebäude der Mannesmannröhren-Werke AG in Düsseldorf, 1911–1912

Verwaltungsgebäude der Farbwerke Hoechst AG in Höchst am Main (heute Frankfurt-Höchst), 1921–1925

Verwaltungsgebäude und Zentrallager der Gutehoffnungshütte in Oberhausen, 1921–1925

Grabmal für Friedrich Ebert in Heidelberg, 1925

Haus in der Weißenhofsiedlung in Stuttgart, 1927

Haus Alexander und Haus Berolina am Alexanderplatz in Berlin, 1930–1932

Zigarettenfabrik der Österreichischen Tabakgesellschaft in Linz (Donau), 1929–1935

回答2:

他所制订的生产纲领和工业产品样品,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起作用,他还 彼得·贝伦斯设计的电风扇
制定了批量生产的技术复杂型产品的艺术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后来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职业手段。贝伦斯在AEG各方面设计的成就,就是联盟所追求的目标的一个典型范例。1909-1912年参与建造公司的厂房建筑群,其中他设计的透平机车间成为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他设计的AEG的透平机制造车间与机械车间,其造型简洁,摒弃了任何附加的装饰,是贝伦斯建筑新观念的体现,贝伦斯把自己的新思想灌注到设计实践当中去,大胆地抛弃流行的传统式样,采用新材料与新形式,使厂房建筑面貌一新。钢结构的骨架清晰可见,宽阔的玻璃嵌板代替了两侧的墙身,各部分的匀称比例减弱了其庞大体积产生的视觉效果,其简洁明快的外形是建筑史上的革命,具有现代建筑新结构的特点,强有力地表达了德意志设计联盟的理念。 贝伦斯还为AEG作了大量的平面设计,AEG的标识在几年时间内数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欧洲最著名的标识之一。作为工业设计师,贝伦斯设计了大量的工业产品,如弧光灯、电风扇、电水壶等,奠定了功能主义设计风格的基础。他把外貌的简洁和功能性作为工业产品的审美理想,从1908年设计的台扇和1910年设计的电钟上看不到任何的伪装与牵强。他通过改变容量、局部的几何形状、材料和装饰的途径,设计了电水壶系列,基础模式有圆底、椭圆底与六面体,后者被称为“中国灯笼”。贝伦斯把纯粹的几何图形与简洁而精致的装饰很好的结合起来,使这些产品具有自身的、而不是从手工艺那里借用的价值。如电壶,贝伦斯制定三种壶体、两种壶盖、两种手柄及两种底座,从中选择并加以组合,共有24种样式;电壶有水下加热电阻丝,锤击的效果及藤条覆盖的手柄显示其为手工制作。他是第一个改革产品设计使之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设计师,他设计的电水壶充分考虑了机器批量和标准化生产的特点,水壶的提梁和壶盖都可以和别的造型的水壶配件互用。 贝伦斯还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担任过迪塞尔多夫实用艺术学校校长、维也纳与柏林普鲁士两地美术学院的建筑系系主任。1910年间,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Ludwg,1886-1969)和勒·柯布西埃(LeCorbusier,1887-1965)等,都在柏林贝伦斯的办公室工作过,他们后来都成了20世纪伟大的现代建筑师和设计师。所以他更重要的意义是影响和教育了一批新人,这一批人成为现代含义的工业设计之父,是第一代成熟的工业设计师与现代建筑设计师。 贝伦斯写了许多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主张对造型规律进行数学分析。他拒绝复制历史风格,而在研究植物、花卉的造型和动物界、植物界线条的基础上坚持理性主义美学原则。他的风格接近几何图形,因而易于转向纯工业形式的创作。贝伦斯还指出,在关于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中,与艺术家所坚持的传统相比,技术更能够确定现代风格,同时通过批量生产符合审美要求的消费品可以逐渐改善人们的趣味。技术和文化的结合是文化的新源泉,与其说它服务于生活的审美改造,不如说它服务于全民的社会利益。因此贝伦斯在考察艺术形式时,力图表明视觉形式对于作为人类文化一部分的物质环境而形成的意义。贝伦斯后期作品有圣彼得堡的德国大使馆(1911-1912)、奥地利烟草公司(1930)等。1922-1927年任维也纳美术学院教授。

回答3:

1908年设计的电风扇和1910年设计的电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