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的转变

2025-05-18 14:38: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国际关系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社会交往关系。在西方,近代国际关系是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和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的召开而产生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中世纪国际关系向近代国际关系的转变。 由此开始,近代国际关系的原则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传播,从而推动了近代世界国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特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国际关系,主要包括两大层次,即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国际关系的主要行为体即国家之间的双边或多变关系,构成国际关系的第一层次;国际关系的“全局和整体”即国际关系体系,构成国际关系的第二层次。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之后随着欧洲列强向全世界的不断扩张而被推广到全世界。” 本文拟从国际关系体系的视野,探讨东北亚从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的转型。朝贡体系是东北亚传统国际关系体系,它是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等级政治关系网络。条约体系则是近代国际关系体系,它是在近代国际关系原则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网络。在近代以前的东北亚,中国最早建构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随后被周边国家模仿和借鉴,成为近代以前东北亚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和模式。在这里,它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网络,不包括中国处理国内边疆地区事务时确立的朝贡关系。在东北亚,从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的转型,经历了观念转变和实践突破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明朝中期(15世纪中叶) 至清兵入关,为第一阶段;清兵入关至第一次鸦片战争,为第二阶段;第一次鸦片战争至第19世纪末,为第三阶段。这一转型时期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体系的历史,是中国的中心地位的衰落史,也是朝贡体系由盛到衰、近代国际关系体系由无到有的新旧交替史。本文将在遵循历史主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发生学方法,探讨东北亚从朝贡体系向条约体系转型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