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标记是用同位素标记的,由于同位素有放射性,所以很容易被检测到。我们现在是已知半保留复制,而在当时只是一种猜想。用普通大肠杆菌啊无法检测复制行为的,但是用标记链就清晰多了,1代以后标记链占1/2,2代2/8,3代2/16...以此类推,说明这两条分开并且被保留,这样就推翻了全保留复制、解体复制等几种猜想了。
在1950年代的时候,美国有两个科学家用一中细菌做了实验。
这种细菌的营养来源(食物)是ammonium nitrate,它里面就有N的成分。他们两个人运用了同位素的原理: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氮元素是氮-14但自然界中也有氮-15这种同位素,所以他们向细菌第一次放含有氮-15的ammonium nitrate,然后他会produce DNA,细菌溶解在caesium chloride 溶液里面,DNA会在溶液的靠底部,然后我们再把这群细菌拿出来放到有氮十四的试管内,DNA会分节,以此类推,后面产生的DNA都会分开,这就证明了半保留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