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座城,想进入的人是因为诱惑和不甘心,想出去的是因为诸多困惑和不满,自由和开放的方便之门为他们打开了通道,使得人们很方便的越位。传统论理道德被社会的进程给改写了,女权地位的上升,让天生缺乏安全感的女性越来越独立,不仅仅是生存的独立,还有个性的独立,真是独立惹的祸呀。
为什么离婚率那么多呢?
第一,为什么你想结婚?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着希望和幻想,想要一个爱人,想要美好的生活,想要一个明正的爱人来共同分享人生经历,不想孤独。想要表达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也渴望在社会角色中有地位、会享受、要攀比、爱计较、喜越位。当一个人独处时,什么都可以将就,失去了角色下的位置和光辉,穿得一塌糊涂也无所谓。渴望与不将就形成了难调和的矛盾,一不小心就触礁下沉,梦想与现实错位。
什么是婚姻?心理学家韦恩.奥茨说过:“婚姻是彼此担当爱的承诺,是由悔改和宽恕构筑的二人世界。”是个人或双方的公开的安全举动,婚姻是彼此契约下的爱的承诺,红本本只不过是仪式感的宣誓,通常意义下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契约是世俗下的渴求、夺目下的种种仪式感下的虚荣、浪漫唯美下的光环,婚后渴求沦陷、虚荣升级、光环减弱,剩下两个人追求自由下的裸奔,夫妻也是小群体,每日需要仪式感。美好的生活背后需要强大的精神契约来承载和磨合,完成爱、终身承诺和陪伴的马拉松式长征。
真正的婚姻就成为了一种信仰,用来战胜贪、怨、执、嗔、痴、懒,建立安全防线,一个人脱离了本真,忘记了初心,分身出贪嗔痴就迷失了方向和本性。信仰是一种神圣的高级存在感,有了它的存在,会怕失去,怕失了会痛不欲生,怕众叛亲离。婚姻不是儿戏,少了责任和担当就要吵架。
以后的日子就沉浸在无尽的琐碎日子里,聪明的男人要宠女人,高情商的女人要抬高并保护自己的男人。明白并坚守好的婚姻,就会经营好婚姻。
第二,想离婚是逃避现实的借口。
以前的离婚是家丑不可外扬,转而学会了谅解和权衡离婚的成本,法盲下只相信传统道德下的束缚,原则问题是乡亲里的习惯成俗。以前的我们生活在不太流动、一眼望到头的乡村生活,接受着天天熟悉的人的监督,是一种没有断奶的婚姻,是群体控制下的生活准则。以前的离婚受道德成本控制,离婚等同于名声的丧失,比生命还重要,现在自由婚姻使得转眼分开就可以终结婚姻。离婚可以获得财产,再婚也可以拼得财产,反正更独立,以前离婚是另一个人的一无所有。
父辈们的生活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花花世界,靠勤劳致富,比不了就释然呗。惊喜也平常,梦幻真是梦,少有无理取闹,多为相当然的认定,少有猜疑下的争吵,坚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
现在的年轻人,完会与父辈们反着来,个性张扬好独立特行,生活就是江湖。生活中常有我们惊得承受不起的场景,喜得讨人厌的地步,懒到连做家务也计较得失。社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心理的压力常常控制不住夫妻之间的争端,选择一个理由就想离婚来逃避现实。
第三,生活压力激发了情感压力,情感压力导致身心疲惫,使我们根植于流行文化之中。
我们在期望中达成婚姻,又在不断攀升的新期望之中栽了跟头,于是彼此疏远,丧失了亲密感,这是二八定律中的八成离婚原因,都是独立惹的祸。婚外情占少部分,却也缘于爱情静默症绗生出来的占比多,夫妻之间也需要友谊,也就是尊重与否的和协共处。
“不将就”的婚姻观成了众多人的指导原则,我们通常自以为是的很理解对方,却常常以习惯性的假想评判误解对方的真实意图,以猜测来验证自己很了解对方,以意志来控制对方来验证自己是架驭婚姻的高手,好喜角色越位来教训对方,以权威来改造对方,每个人都想成为婚姻的导演。我们常常说三观合则爱情自然天成,却不知爱情观是左右婚姻的走向,好的婚姻是彼此助长,而不是偷懒,好的争吵是精神升华,不是唯理是图。
第四,好的婚姻不是入城渴望幸运,而是彼此经营,爱如同事业要彼此理解依赖和互助。
真正的爱是情欲、娱乐、友谊、激情、现实、奉献等的复合体。20多岁的夫妻唱个性,30多岁的夫妻唱爱情至上,40多岁的夫妻要比翼双飞,50多岁的夫妻需要志同道合,60多岁的夫妻白头偕老。可现实是20多岁的人在焦虑,30多岁的人在焦虑受尽压力山大,40多岁的人在迷茫,50多岁的人有无力、无助、衰老的感觉中,60多岁的人在重视牵手感。以上这些形成无尽的矛盾冲突中。
总之就是幸福的婚姻大都相同,不幸的痛苦各有不同,三观、爱情观、婚姻观的错位、社会压力、心理压力等任一错位都会形成争。很多人假想着一个理想的伴侣,近乎苛刻的要求对方、改造对方成为自己想要的对方。一不小心就争吵,生活少不了争吵,却不会争吵,争吵的最高境界是精神上的升华、情感上的磨合。争吵不好的结果就是身、心、灵的彼此疏远,丧失了亲密关系,视对方为伤害源为离婚根本,以上这些是离婚率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