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破坏微生物的生物学活性和破坏血清中补体的活性称之为灭活。灭活也指用热力或化学品如甲醛、丙酮、酚等杀死致病性的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制成灭活疫苗的处理方法。这些方法均不会损害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
灭活激素,一般雄性个体会产生雌性激素,但雄性个体本身并不需要如此大量的雌性激素,所以雌性激素会在肝脏中灭活,来维持体内稳定。
扩展资料:
灭活的应用
灭活的狂犬疫苗在紧急时才使用,其它的象索尔克脊髓灰质炎疫苗和灭活的麻疹疫苗已经被减毒的活疫苗所代替。
现在多数灭活疫苗均是用1:4000甲醛在37℃经长时间的作用,直至没有剩余感染性但不影响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然而,整个过程是经验性的,对于甲醛或其它灭活剂对病毒灭活的化学作用了解得很少。
一个理想的灭活剂必须对病毒核酸(它具有感染性)有特殊的灭活作用而对其衣壳或蛋白外膜(它具有免疫原性)没有作用。当然,甲醛不属于这个范畴,因为它既可通过交联使蛋白质变性,又可与核苷酸的氨基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灭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灭活疫苗
灭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的方法。
灭活病毒,会使病毒蛋白的高级结构受到破坏,蛋白不再有生理活性,所以失去感染,致病和繁殖能力,但是常规的灭活不影响病毒蛋白的一级结构,意思就是病毒蛋白的序列没有变化。
灭活激素,一般雄性个体会产生雌性激素,但雄性个体本身并不需要如此大量的雌性激素,所以雌性激素会在肝脏中灭活,来维持体内稳定。
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分成两种,一种是构像表位,一种是线性表位。构象表位意思就是蛋白的三维结构,而线性表位就是蛋白的序列一级结构。T细胞只需要识别线性表位就成接受免疫呈递细胞给出的信号,引发免疫反应。
所以灭活的病毒具有抗原性,但失去感染力。这个其实是很多疫苗的制造原理。
灭活的病毒失去感染活性,但仍有融合活性。用于动物细胞工程中的细胞融合的诱导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