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和英法签定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俄国签定了《瑷珲条约》。
1858年5月,英法联军侵占大沽炮台,并以进攻北京作为威胁。6月23日,迫使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主要内容:
•公使进驻北京
•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
•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地自由传教
•中国赔偿英国四百万两、法国二百万两白银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联军以焚毁皇宫作为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作为《天津条约》的补充。
续增的条款包括:
•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
•准许外国人在中国买卖人口
•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
•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①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② 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③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 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北京条约》
①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 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 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瑷珲条约 勘分西北界约记 改订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后来美国,法国,俄国等都分别与清政府签了与南京条约相等权益的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