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与中国<道德经><易经>的异同. 一起讨论,寻大师指点.

2025-05-19 23:13: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沉思录>与<易经>相同的地方都是皇帝所著,三部书的相同处都是反映当时社会一部哲学著作。

《沉思录》是Marcus Aurelius不断记录下与自己心+灵的对话,主要针对自身而言,比如在《沉思录》的第一篇,他列举了一长串对他的人格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他们是他的祖父、父亲、母亲、家庭教师和一些哲学家。奥勒留所列举的自己得到的教益大多是否定性的。如,他的母亲教给他不要在心中产生报复的念头;他的家庭教师使他“学会了不在运动场上加入某一方——无论是蓝队还是绿队;也不要为格斗比赛的任何一方叫好——无论他们是执方盾还是圆盾”;拉斯提库斯告诫他“不要因为虚荣而撰写冥思玄想的文字,或慷慨陈词地谈论道德,不要故作热情洋溢”;阿波罗尼乌斯教导他“不要让心依赖于偶然机遇”。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成为一个教派的学说可见其涉及的方面之广,《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成为中国历史上某些朝代,如西汉初的治国方略。它所提升的高度非《沉思录》所能比拟的。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回答2:

对与沉思录我之看过短短几张纸便放下了,研读不深。对与道德经,最近刚好一直在看,在这里也只是说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因为以前有时间的时候读不懂,现在到了高三想读却没有时间读了。语言中或有纰漏,还望诸位不要介意的好。{笑~}
道德经第一章便讲了天地之道,不过是有无之理,物,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有无相生。玄之又玄,个人认为,倒是有几分道的意思。总觉得道德经和论语有几分相似。都是讲了天地之中渺渺人类当如何顺应天道。道德经更接近与精神上的认知,而论语更多的是躬行之法。
对于易经,在我眼中,更多倾向于一种寻道之法,道存于天地,易经则是告诉人们一种方法去寻找它。道德经更多的是一种得道之后的感言叙述,易经则仿佛是在指路,怎么说呢。。。两者都是在指引道,或许只是方法不同罢了。
沉思录,更多的像是一种对于自己的内心的探求,外求不得反求诸己。而道德经与易经则是道法自然,三者相生相应。
我比较推荐楼主去看看佛家的心经,很短。就是那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出处。里面和老子的思想还是很相似的。但是佛家在我看来太过执着于物的空像,将空置于了物的上方。我认为,那也是不可的。
有无本无高低上下,顾此必然失彼。因此对于佛家的有些思想仍然是不赞同的。
很开心楼主开了这么一个楼,这样的楼多一些,或许,这个世界就会变很多。看到以前古时流觞曲水的场景,就十分向往。盛世难再,人心不古。
如果楼主给我回了的话,可能我很长时间不会回复。因为高三了。。。时间很赶很赶。。。
╮(╯▽╰)╭希望也不要介意啊~ 今天谈的略显浅淡,望君见谅。

回答3:

说实话,你可以比较《道德经》和《易经》,没必要扯上《沉思录》。当然世间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相比,但是关键是这样比有没有意义。你看你下面那些人回答的都是些胡说八道。

回答4:

老对联博文,易经

回答5:

<道德经><易经>谈的是生命和宇宙的真实规律,可以用生命实验验证。
<沉思录>仅是这种生命宇宙规律的一种体验和感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