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复姓名人 快!快!快!

2025-05-15 12:36:2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北宫喜:春秋时卫灵公因卫国发生变乱而逃亡到邻近的诸侯国,北宫喜与析朱鉏帮助他平乱归国,卫灵公如愿以偿,喜不自胜,为了褒奖平乱功臣。竟别出心裁,立即赐北宫喜谥为贞子(子是爵位)、析朱鉏为成子。二人生而得谥说,也属例外。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 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按前人记载,议谥是在将葬之时。未死而谥的特别例子是有的: 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岂料其父尚未瞑目,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急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 太子即改谥为成(史称楚成王),他这时才瞑目。因为成字比灵字要好得多。

北宫锜:战国时期卫国人,五十多岁时新任卫国太宰,他上任后欲对国家的制度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翻遍了古籍文献,也未查到周朝制定的官爵和俸禄的等级制度,请教了许多人,俱不能答,只好不远千里迢迢,到齐国来请教孟子。北宫锜自然无法查找,因为诸侯们厌恶那种制度对自己不利,早把那些文献毁灭了。孟子也无法谈得太详细,只能根据自己听到的谈个大略:天子为一级,公一级,侯一级,伯一级,子和男共为一级,一共五级。君一级,卿一级,大夫一级,上士一级,中士一级,下士一级,一共六级……北宫锜对孟子的回答很是敬佩,自然十分满意。他本欲当即告辞回国,但见孟子面容慈祥,为人谦恭而热情,颇似孔夫子“诲人不倦”,便索性留了下来,向孟子请教,探讨治国之道,孟子则有问必答,百问不厌,循循善诱。北宫锜刚刚上任不久,国家百废待举,工作千头万绪,请教孟子该先从何处下手。孟子说:“智者无不知也,但以当前之重要工作为急。仁者无不爱也,但以爱亲人和贤者为先。尧舜之智,不能通晓万物,因其急于知晓首要任务。尧舜之仁,不能普遍爱一切人,因其急于爱亲人与贤人。不能服三年之丧,而讲求缌麻三月、小功五月之丧礼;在长者面前用餐,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毫无礼貌,但却讲求不以牙齿啃断干肉,这叫作不识大体。”……北宫锜还提出了许多卫国的具体问题,与孟子商讨,孟子全部知无不言地耐心予以解答。

北宫伯子:西汉孝文帝刘恒时得宠宦官,生性忠厚,人缘极好。孝文帝时宫中受宠幸的臣子、士人中有邓通,宦者中有赵同和北宫伯子。北宫伯子靠爱护别人、恭谨厚道得宠。而赵同是靠观星望气的方术得宠,经常陪同文帝乘车出行。

达奚武:字成兴,鲜卑族居住在代郡的人,祖父达奚眷,为北魏怀荒镇镇将,父亲达奚长,任城镇将。达奚武少年时放荡无拘束,爱好骑马射箭,被拓跋岳所看重。拓跋岳出征关右,引他为别将,达奚武也就全心全意侍奉他。因战功拜官羽林监、子都督。等到拓跋岳被侯莫陈悦所杀害,达奚武与赵贵收了拓跋岳尸体回到平凉,一起拥戴太祖宇文泰。随从他一起平定了侯莫陈悦,被任命为中散大夫、都督,封须昌县伯,食邑三百户。北魏孝武帝入关中,被任命为直寝转任大丞相府中兵参军。西魏文帝大统初年,出任为东秦州刺史,加官散骑常侍,进封为公爵北齐神武帝高欢与窦泰、高敖曹分兵三路来侵犯,太祖宇文泰打算集中兵力打击窦泰一路军,其他将领多不同意,只有达奚武与苏绰两人与宇文泰意见一致,结果擒获了窦泰,高欢退了兵。宇文泰进而想进攻弘农,派达奚武与两骑兵去伺察动静,达奚武与东魏的巡罗兵相遇,就互相交战,达奚武杀了六人,俘获了三人而归。高欢的军队进到沙苑,宇文泰又派达奚武去观察动静。达奚武带三个骑兵,都穿了敌人的衣服,到天色将晚时候来到离开营房约百步的地方,下马偷听,得知他们的军号口令,重新上马巡罗各营,好象是警夜的官兵,有不尊军法的人,往往责备敲打。由此完全了解了敌情。回来告诉宇文泰,宇文泰大大嘉奖了一番,于是随从宇文泰战败了敌人。授官做大都督,进封为高阳郡公的爵位,授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祖俟,魏定州刺史。父庆,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魏大统中,起家奉车都尉。周太祖引为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除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增邑三百户。天和中,除渭南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从武帝平齐,迁上开府,进爵成安郡公,邑千二百户,别封一子县公。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来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毂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寻授行军总管,北巡沙塞,卒与虏遇,接战,大破之。高祖作相,王谦举兵于蜀,沙氐上柱国杨永安扇动利、兴、武、文、沙、龙等六州以应谦,诏长儒击破之。谦二子自京师亡归其父,长儒并捕斩之。高祖受禅,进位上大将军,封蕲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东乡肋:唐代人,著有《周易物象释疑》一卷。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也。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焉,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朱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仚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乃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梁仚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仚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薨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

豆卢绩:字定东,昌黎徒河人,本姓慕容,燕北地王精之后也。中山败,归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祖苌,魏柔玄镇大将。父宁,柱国、太保。绩初生时,周太祖亲幸宁家称庆,时遇新破齐师,太祖因字之曰定东。”

豆卢荣:唐代诗人。上元初年,豆卢荣在温州别驾任上去世。豆卢荣的妻子是金河公主的女儿。公主曾经下嫁辟叶,做过辟叶王的妻子。辟叶王死后,金河便回到了大唐。当时,豆卢荣来温州辅佐执政,金河公主也随他来到温州住了多年。宝应初年,临海的贼寇袁晁攻下了台州。这时金河公主的女儿梦见一个人,披头散发,浑身是血,对她说道:“温州将要遭受战乱之苦,你们应该快点离开。否则,必然会遭殃的。”醒来后,她把这件事讲给母亲听。金河公主说:“梦都是颠倒的,不足信呵。”有顷再睡,女儿又梦见了豆卢荣,说:“刚才那个披头散发的人,是你的父亲,现在是阴间的将军。浙东将败,是想让你们快点离去,望能照我说的去做,不要恋惜财物。”女儿醒来之后,又把这件事告诉了金河公主。当时江东粮食奇贵,只有温州粮食比较贱。金河公主让人买来江南绸缎几千匹,因此舍不得离去。又有一天,女儿梦见父亲对她说:“浙东的八个州,已经被袁晁所攻破;你母亲如果再不离去,必吃苦头。”说着便哭起来。于是,公主搬到栝州,不久栝州也陷落了。母女俩只身出走,跟梦中说的一样。

豆卢革:唐末大臣,父豆卢瓒,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豆卢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庄宗在魏,议建唐国,而故唐公卿之族遭乱丧亡且尽,以革名家子,召为行台左丞相。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拜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

豆卢瑑:字希真,唐代河南人。仕历翰林学士、户部侍郎,与崔沆皆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日,宣告于廷,大风雷雨拔树。未几,及祸。初,咸通中,有治历者工言祸福,或问:“比宰相多不至四五,谓何?”答曰:“紫微方灾,然其人又将不免。”后杨收、韦保衡、路岩、卢携、刘邺、于琮、瑑与沆,皆不得终云。

豆卢钦望:雍州万年人。祖宽,隋文帝外孙,为梁泉令。累官越州都督、司宾卿。长寿二年,拜内史,封芮国公。高祖定关中,与郡守萧瑀率豪姓进款。擢累殿中监。子怀让,尚万春公主。诏宽用魏太和诏,去“豆”姓,著“卢”。贞观中,迁礼部尚书、左卫大将军,芮国公。卒,赠特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谥曰定。复其旧姓。

独孤楷:字修则,隋代人,本姓李氏。父屯,从齐神武帝与周师战于沙苑,齐师败绩,因为柱国独孤信所禽,配为士伍,给使信家,渐得亲近,因赐姓独孤氏。楷少谨厚,便弄马槊,为宇文护执刀。数从征伐,赐爵广阿县公。拜右侍下大夫。从韦孝宽平淮南,以功赐子景云爵西河县公。隋文帝为丞相,进开府,领亲信兵。及受禅,拜右监门将军。进封汝阳郡公。仁寿初,出为原州总管。时蜀王秀镇益州,上徵之,犹豫未发。朝廷恐秀生变,拜楷益州总管,驰传代之。秀果有异志,楷讽谕久之,乃就路。楷察秀有悔色,因勒兵为备。秀至兴乐,去益州四十余里,将反袭楷,密使觇之,知不可犯而止。楷在益州,甚有惠政,蜀中父老于今称之。炀帝既位,转并州总管。遇疾丧明,上表乞骸骨。帝曰:“公先朝旧臣,卧以镇之,无劳躬亲簿领也。”以其长子凌云监省郡事。其见重如此。转长平太守。卒,谥曰恭。子凌云、平云、彦云,皆知名。

独孤盛:独孤楷之弟,性刚烈,有胆略。以落邸之旧,累迁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之乱,裴虔通引兵至成象殿,宿卫者皆释仗走。盛谓虔通曰:“何物兵?形势太异!”虔通曰:“事已然,不预将军事。”盛骂曰:“老贼,何物语!”不及被甲,与左右十余人逆拒之,为乱兵所杀。越王侗称制,赠光禄大夫、纪国公,谥曰武节。

独孤郁:唐代翰林学士,是权德舆的女婿。宪宗赞叹独孤郁的才华说:“权德舆能够使独孤郁作女婿,我反而赶不上权德舆了吗?”在此之前,公主下嫁,都是选取皇家内外亲族以及功臣家的子弟。至此,宪宗才命令宰相选择公卿、大夫家的温文尔雅、可以置身清流的子弟。然而,各家多不愿意,只有杜佑的孙子司议郎杜没有推辞。秋季,七月,戊辰(二十三日)宪宗任命杜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让他娶岐阳公主为妻。岐阳公主是宪宗的大女儿,为郭德妃所生。八月,癸巳(十九日),杜与岐阳公主成婚。岐阳公主举止贤淑,杜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行辈高于她的不只数十人,岐阳公主对待他们,谦恭随和,一概如同家里人的礼数,在二十年里,人们不曾因丝毫的嫌隙而指责她恃贵骄慢。才到杜家时,岐阳公主就与杜商议说:“皇上赐给我们的奴婢,是终究不肯屈从的,可以奏请皇上将他们收回去,我们自己再悉数购买出身低微、可以指使的奴婢吧。”自此,闺阁门户清静,连人们说话的声音都听不到。

独孤及:唐代诗人,字至之,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独孤信:本名如愿(502-557),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史称“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他初投葛荣帐下为将,后投北魏,曾经匹马单枪生擒渔阳王袁肆周。因屡立战功,先后历任别将、员外散骑侍郎、新野郡守、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浮阳郡长、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陇右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独孤信风度翩翩,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之时,他镇守陇右之地,史称“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由于他执政期间惠政颇多,因此,很受百姓爱戴。独孤信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职。其女:长女为周明敬后;四女为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

独孤罗:字罗仁,云中人也。父信,初仕魏为荆州刺史。武帝之入关也,信弃父母妻子西归长安,历职显贵,罗由是遂为高氏所囚。信后仕周为大司马。及信为宇文护所诛,罗始见释,寓居中山,孤贫无以自给。齐将独孤永业以宗族之故,见而哀之,为买田宅,遗以资畜。初,信入关之后,复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顺、陀、整,崔氏生献皇后。及齐亡,高祖为定州总管,献皇后遣人寻罗,得之,相见悲不自胜,侍御者皆泣。于是厚遗车马财物。未几,周武帝以罗功臣子,久沦异域,征拜楚安郡太守。以疾去官,归于京师。诸弟见罗少长贫贱,每轻侮之,不以兄礼事也。然性长者,亦不与诸弟校竞长短,后由是重之。及高祖为丞相,拜仪同,常置左右。既受禅,下诏追赠罗父信官爵曰:“褒德累行,往代通规,追远慎终,前王盛典。故柱国信,风宇高旷,独秀生民,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谋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运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今景运初开,椒闱肃建,载怀涂山之义,无忘褒、纪之典。可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等十州刺史、赵国公,邑万户。”其诸弟以罗母没齐,先无夫人之号,不当承袭。上以问后,后曰:“罗诚嫡长,不可诬也。”于是袭爵赵国公。以其弟善为河内郡公,穆为金泉县公,藏为武平县公,陀为武喜县公,整为千牛备身。擢拜罗为左领左右将军,寻迁左卫将军,前后赏赐不可胜计。久而出为凉州总管,进位上柱国。仁寿中,征拜左武卫大将军。炀帝嗣位,改封蜀国公。未几,卒官,谥曰恭。

独孤陀:字黎邪,独孤罗之弟。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郡十余年。宇文护被诛,始归长安。高祖受禅,拜上开府、右领左右将军。久之,出为郢州刺史,进位上大将军,累转延州刺史。好左道。其妻母先事猫鬼,因转入其家。上微闻而不之信也。会献皇后及杨素妻郑氏俱有疾,召医者视之,皆曰:“此猫鬼疾也。”上以陀后之异母弟,陀妻杨素之异母妹,由是意陀所为,阴令其兄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讽陀,陀言无有。上不悦,左转迁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仆射高颎、纳言苏威、大理正皇甫孝绪、大理丞杨远等杂治之。陀婢徐阿尼言,本从陀母家来,常事猫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