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被除名”看似只是一件普通的事,实际上并不普通。我们一般会因为对一个事物的理解加深,而对这个事物有不同定义或者贴上不同的标签。 宋朝的的青原行思大禅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人生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而“冥王星被除名”这件事其实就体现了人类对于“行星”的认识在不断地升级。
冥王星引发的革命
最早对于行星的定义特别简单,那就是在天球中会移动的星星,古人用肉眼能直接观测到的其实金、木、水、火、土这五颗行星以及太阳和月亮。而恒星指的就是那些在天球上几乎不动的星星。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古人最早是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因此,下这样的定义并没有什么不对。
后来,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加上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共同努力,日心说逐渐深入人心。
而牛顿的出现,彻底让宇宙中心成为历史,牛顿世界观性的宇宙模型是无限大的宇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宇宙不会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缩成一个点。
于是,地球不再是宇宙中心,而太阳也不是,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些观念流行起来。基于这样的认知,人类猛然发现,太阳其实是一个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而绕着行星转的是卫星。所以,到此为止,太阳归入到了恒星的行列;而月球出现在了卫星的行列;地球和金木水火土一样是行星。这就是认知的提升导致贴给天体标签的方式变了的典型案例。
后来,科学家在各种高倍望远镜的帮助下,发现了很多行星,但这些行星的个头要比地球差不少,是几个数量级的差距。如果它们也被归类到行星当中,那这个行星的队伍就横跨太大的尺度了,这样做并不合适。于是,科学家把这些极其小的行星命名为小行星。
后来,科学家发现这类小行星其实在太阳系当中特别多,尤其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就有个小行星带,如果不是木星的引力牵引,那这些小行星对于靠近太阳的这些行星的威胁就会极其大。
认识事物的过程是动态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而“冥王星被除名”这件事其实就体现了人类对于“行星”的认识在不断地升级。
可能是因为一些原因吧,所以可能被我们给降级了。
而恒星指的就是那些在天球上几乎不动的星星。这里还要注意的是,古人最早是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因此,下这样的定义并没有什么不对。
因为不符合行星的条件,而且太小了,所以被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