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2025-05-19 13:35:03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物候
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称物候现象 .
物候与物候学也有着重要的关系。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物候也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物候学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环境对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用仪器只能记录当时的环境条件的某些个别因素,而物候现象却是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物候现象可以作为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于动植物影响的总体效果。

回答2:

物候学 研究自然界动、植物等受 中国最早的物候记载见于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诗经?豳风?七月》,如“四月秀 ,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其后,《夏小正》、《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和《淮南子?时则训》等已有按月记载全年的物候历。西汉的《逸周书?时训解》把全年分为七十二候(五天为一候),建立更为完善的物候历。西汉的农学著作《 胜之书》有以物候为指标确定耕种时期的记载,如“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夏耕”。至南宋,浙江金华(婺州)人吕祖谦在《庚子?辛丑日记》中记载了南宋淳熙七至八年(1180~1181)金华的物候,有蜡梅、桃、李、梅、杏、紫荆、海棠、兰、竹、豆蓼、芙蓉、莲、菊、蜀葵和萱草等24种植物开花结果的日期,春莺初到和秋虫初鸣的时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实测多种动植物的物候记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载的近2000种药物中,有极为丰富的植物物候资料,其中第48、49两卷记述了布谷鸟(为候鸟)和杜鹃的地域分布、鸣声、音节和出现时间等,是鸟类物候的翔实记载。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颁布的《天历》,把南京观测到的物候和草木萌芽列入,称为《萌芽月令》,用于指导农时。 在欧洲,古希腊时代的雅典人曾编制用于农业的物候历。亚洲的日本自公元812年开始,断续地记录了樱花开花时期,迄今已有1170多年,是世界最长的单项物候记录。英国诺尔福克的R.马绍姆祖孙五代自1736年起到20世纪40年代(其中缺25年),对植物、候鸟和昆虫等27种动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记录。这是欧洲年代最长的物候记录。18世纪中叶,瑞典C.von林奈在《植物学哲学》(1751)中,概述了物候学的任务、观测和分析方法,并设立了有18个点的观测网,编制物候历。林奈奠定了物候学的基础。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H.霍夫曼组织物候观测网,选择了34种植物,作为欧洲大陆中部物候观测对象,并亲自观测了40年。以后,E.伊内继续进行这一工作,并出版观测资料。霍夫曼和伊内先后编制了两幅中欧物候图,这是最早的物候图。美国A.D.霍普金斯于1918年提出了北美温带地区物候现象随空间分布的生物气候定律。20世纪70年代美国进行了物候学与季节性生态系统的研究,把最新的科学技术(如电子计算机制图、电子计算机模拟以及遥感等)应用到物候学的研究中。 在中国,现代物候学研究的奠基者是 物候学研究生物和非生物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