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左传》等早期典籍都有记载。
介休三贤:介子推、郭林宗、文彦博
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718年)。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禄,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不出,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子推休于此而得名。
郭泰,字林宗,号有道,东汉末年儒林宗师,太学生领袖。无愧碑
文彦博,灌水浮球成语典故讲的就是他小时候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顷公12年(公元前514年)始置邬县(在城东10公里今邬城店一带)。战国时期属魏国。
秦灭六国时,于魏赵边界休整,之后攻赵,秦代因此置界休县,与邬县同属太原郡。
西汉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新莽改界休为界美,东汉复名界休。
西晋,杜预臆说界休当为介休,晋武帝司马炎遂改界休为介休,属西河国。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以后),介休县并入永安县(即今孝义)。北周富政元年(公元578年)置介休郡,介休县属介休郡。北周大成元年(公元579年)改介休县为平昌县。
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平昌县复名介休县,属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介休郡改名介州县,属介州,兼领平遥县。
五代时介休县属太原府汾州。
元代,属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冀宁路汾州。
明代属山西布政使司汾州。
清代属山西省汾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