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子的由来?

2025-05-12 22:07:18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扩展资料:

家常青团做法:

所需材料:

糯米粉120克、玉米淀粉30克、豆沙馅180克、草头100克、猪油10克、橄榄油少许。

具体步骤:

1、准备好所有食材,如下图所示。

2、制作外皮的绿色液体:草头摘去叶子上的梗子部分,清洗干净。

3、锅里放入100克左右清水,然后把草头叶子倒入锅内焯水,煮沸后关火。

4、将焯过水的草头放入粉碎(搅拌)机打成浆状。

5、将打成浆状的草头液体用微波炉稍微加热后倒入糯米粉盆里,用筷子搅拌均匀。

6、加入10克猪油(素油也可以,但稍微少一些)。

7、分别将面团和豆沙馅各分成10份,然后搓圆。

8、锅内放入冷水,放入蒸格,同时将包好的青团放在蒸格上蒸10分钟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团

回答2: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心生一计,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扩展资料:


青团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方面,艾草有平喘、利胆、消火、抗菌、驱寒、除湿等功效,而小麦草的汁有去油解腻、消食降火的功效,同时还能起到美容的作用。



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肥而不腴,是一款天然绿色的健康小吃。蒸熟以后绿绿的松软的皮儿,豆沙馅心甜而不腻,带有清淡艾草香气,香糯可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团

回答3:

大禹用疏导之法,使三江通流入海,太湖水位下降,水患得以平息,为种植冬小麦创造了条件,深得苏州人的爱戴。人们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清明节时正是冬小麦返青的时候,苏州人麦叶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团子,将青团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士不忘大禹治水之恩。久而久之,相沿成习俗。苏州人至今清明上坟仍以青团子作供品。青团子如果用野生的燕麦叶汁与糯米粉做,更是清香扑鼻。
李秀成吃青团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藏在村野,被清兵封锁没有食物,村民利用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清兵检查。李秀成吃了青团,又香又糯又顶饥且不粘牙。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无锡人为了缅怀淡泊权位、开拓江南的吴国始祖泰伯,每逢清明节前后,用糯米碾成粉,做成白团,用青麦叶打成汁,做成青团,统称青白团子,(青白两团表示泰伯生前一清二白)。青白团子有肉馅、菜馅、豆沙馅三种。(馅:俗称瓤。指泰伯三让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