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简介!!!!!!!!!!!!!!

资料
2025-05-15 19:16:4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4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大学学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火箭研究。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5年10月冲破种种阻力回国后,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钱学森博士,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1929-1934年 ,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习。
1935年,他以清华大学公费留学身份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1936年10月起,他从师冯.卡门教授,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理论。
1939年获航空和数学博士。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技术等尖端科技方面的才华,使他成为当时有名望的优秀科学家。
1939-1944年,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助理研究员。
1943年,在获得美国国家安全部门的批准之后,在冯.卡门教授领导下从事火箭发动机的实验工作,不久即转入远程火箭的研究。
1944-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讲师,1945年任副教授。
1946-1949年,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副教授,1947年任教授。
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教授。同年,他推导出著名的“钱学森公式”,提出了航程3,107英里(5,000公里)的助推滑翔超音速飞行器的建议。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时,钱学森博士准备回国效力。
1950年7月,当时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政府指控钱学森博士是美共党员,以种种“莫须有”罪名,取消他参加机密研究的资格。钱学森博士愤然决定省亲回国。但行将出发时,他被美国当局拘留。两星期后虽然被美国朋友们保释,但行动从此失去自由。在1955年回国前,五年多漫长岁月的波折和斗争当中,钱学森博士一直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只能教书和从事《工程控制论》的论文写作。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周恩来总理机智的外交,实现了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后就萌发的报效祖国的初衷。中国早期航天技术的规划、国防部五院初期科技干部的培训、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建立等,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5年10月23日,钱学森博士从海外归来。对于此事,周恩来总理是非常重视的。他在五十年代末一次会议上说:“中美大使级会谈至今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但我们毕竟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建设性接触。我们要回了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件事说来,会谈也是值得的,有价值的” 。早在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还专门向聂荣臻元帅交待说:“钱学森是爱国的,要在政治上关心他,工作上支持他,生活上照顾他” 。
1956年4月,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央军委会议上作“发展我国导弹技术”的报告,会后,党中央果断地决定发展我国导弹技术是我国国防科技的一个重要的主攻方向。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任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即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1957年,任中国应用与理论力学学会第一任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常务理事。同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同年8月,钱学森任中国科学院人造卫星(581)任务领导小组组长。(赵九章、卫一清为付组长),负责组建三个设计院,准备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9月,为组织国产P-2 导弹首次试飞,成立试验委员会。钱学森、王诤任试验委员会付主任,张爱萍上将为正主任。同年11月5日,我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一举发射成功。
1961年7月,钱学森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3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星际航行委员会,钱学森等四人为领导,负责组织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安排各项空间技术研究课题,为我国航天事业早期的发展,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1965年1月,钱学森等建议:我国弹道火箭已有一定基础,可以发射一定重量的卫星,应及早列入国家计划。
1965年2月,国务院任命钱学森等六人为第七机械工业部付部长,王诤为部长。
1968年2月20日,钱学森兼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
1970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同年4月2日,钱学森等参与周恩来总理主持的“长征一号和东方红一号”专门会议,听取从发射场回京的钱学森汇报,批准卫星和火箭进入发射工位。
1970年4月24日,经毛主席批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举发射成功。
1979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的夜晚,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飞经北京上空时,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兴地接见了钱学森等参加第一颗卫星工程的代表。
1980年,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2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当选中国科协主席。
1989年6月,在纽约召开的国际科学与技术交流大会,授予钱学森博士“ 世界级科学和工程名人”称号和“小罗克韦尔奖章”。
1991年,美国航天学会在遴选百年来对世界航天作出重大贡献的百位名人时,恭敬地把钱学森博士高排在第二位。 同年,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8,30)钱学森:“中国航天之父”
(1999,5,6)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1999,2,13)中央领导人向老同志祝贺新春
(1998,12,11)李岚清看望钱学森

科学著作

《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论第六次产业革命通信集》等。

军用导弹的研究
钱学森完成了美国首个军用远程火箭的设计。

第一桶金
钱学森与他老师的共同研究使他们的火箭小组得到美国军方的一大笔订单。

美国火箭的理论设计师
钱学森的兴趣使他成为美国火箭的理论设计师。

参考资料:
1.钱学森(1911~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