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四种缘起说,四者有何区别与联系,如何融合?

2025-05-19 12:42:5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无为法是离因缘的,这在楞严“显见超情”有说。有为法的生起,必依因缘之和合。四缘是因缘、等无间缘、所缘、增上缘。你应该是在学唯识吧,引些资料,希望能帮助你。
1、因缘:因缘,是事物生起的众多关系条件中,具有生果能力的条件。经上说,“谓有为法,亲自办果”,称为因缘。但仅只有因仍不能生果,要因、缘具备才能生果。同时、在唯识学上的因缘,又不同於一般缘起的因缘。唯识学以“万法唯识”立论,万法生起,皆是种子起现行的後果,因此,唯识学上的亲因缘,就是第八阿赖耶识中含藏的种子。以种子生现行,始有宇宙万法。但“法不孤起” ,种子生现行,须要下列三缘具备。
2、等无间缘:等无间缘旧译次第缘,新译等无间,意思是“密密迁移,等无间隙”,这是指我们的心识生起,念念生灭,刹那不停,前念心为後念心开导,引令後念心生起,前念为後念的缘,後念亦为前念的缘,次第生起,故亦称次第缘。
3、所缘缘:所缘缘旧译缘缘,这是心识攀缘外境的时候,此能攀缘之心,对所攀缘之境而生起,即是以境为其所缘。所缘缘这两个缘字,前一个缘是境,後一个缘是四缘之一的缘。语云:“境由心生,心因境起。”心生之境是法境,属於心法,引心生起之境是外境,属於色法,二者全是心识攀缘的对象。
4、增上缘:增上是增加或加强的意思,对於一法的生起,有扶助之义,所以也称助缘。增上缘有顺益、违损两方面,自顺益方面说,能促成一法生起或成长者,称“与力增上缘”,不妨碍一法生生起或成长者,称“不障增上缘” ; 自违损方面说,此一法对他一法有妨害障碍者,如雨露是花木的顺益增上缘,而霜雹为花木的违损增上缘。
心法生起,要四缘具足; 色法生起,只须因缘与增上缘两种缘。
这上述四点应该可以看到,这四种缘就是八识心王的作用,即有为法的生起始终不离这八个识,因缘主第八识,等无间主第七识,所缘缘主第六识,其余主增上缘。也就是告诉我们有为法是八个识的心、心所变现而来。唯识的宗旨:唯独有识,遮无外境。即我们能感受到的一切万事万物,是与八个识密切相关的,不能离开八识而独立存在,离开这八个识,就没有宇宙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