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英煌 颜彦2
(1.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2.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
分析和评价我国的固体矿产勘查状况如何,除了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所谓的定量分析就是要寻找或建立一个度量标尺,通过这一度量标尺去测量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状况,进而找出某方面的问题、现象和规律。如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规模如何?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发展态势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是度量或评价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一、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和作用
(1)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首先需要对被评价固体矿产勘查进行系统分析和辨识,进而确定被评价固体矿产勘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事实上,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所要判断或度量的问题正是被评价固体矿产勘查的主要方面,指标体系通过其总体效应来评价固体矿产勘查的总体状况。
(2)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使决策者关注与固体矿产勘查相关的关键问题,同时也使决策者掌握这些问题的状态和进展情况。
(3)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引导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在制定有关固体矿产勘查方面的政策和决策时,能够以固体矿产勘查发展为目标,使各项政策相互协调,保证不偏离发展的轨道。
(4)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简化和改进社会各界对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相关计划和行动的共同理解,并采取比较一致的积极态度和行动。
(5)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使人们随时掌握固体矿产勘查的发展进程。这些信息的反馈使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及时地评估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对政策加以改进或调整。
(6)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调控工具或预警手段之一。通过指标体系序列,决策者和管理者可以预测和掌握固体矿产勘查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控或系统结构的调整。
二、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为了建立一个可行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设计原则,之后依据设计原则合理地设计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和指标内容,最后根据框架结构和指标内容确定具体的指标计算方法和数据的获取方式。
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些指标的简单堆积和随意组合,而是根据某些原则建立起来的并能反映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状况的指标集合。设计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项目登记、投资、工作量、勘查成果、技术人员等方面都应该得到体现,而且应得到同样的重视。
(2)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充分反映和体现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内涵,从科学的角度去系统而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的实质。
(3)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相对地比较完备,即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当能够基本反映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的主要方面或主要特征。
(4)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在相对比较完备的情况下,指标的数目应尽可能地压缩,以易于操作为限。指标数目过多将会使人们难以把握和采用。
(5)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独立性,即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当互不相关、彼此独立。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指标体系保持比较清晰的结构,另一方面可以保证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数目得到压缩。
(6)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也应有一定的量化手段与之相对应。另外,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应当明确,不要过于复杂,计算所需数据也应比较容易获得和比较可靠。
(7)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采用专家问卷等调查方式。鉴于专家调查方式存在一些困难及可能产生的随意性,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减少难以量化或定性的指标的数量。
(8)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这样可以比较和分析我国固体矿产勘查的发展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当然,绝对不变的指标体系是不可能的,指标体系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三、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勘查登记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我国固体勘查区块登记情况,分析勘查活动的分布及活跃程度。主要指标设置如下:勘查项目申请个数;批准勘查登记项目个数;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探矿权的基本情况等。
2.固体矿产勘查投资评价指标
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包括投资主体的结构、投资的方向等,反映出固体矿产勘查投资的趋势。
主要指标如本期地质勘查总投资,按投资来源结构分中央财政拨款(国土资源调查)、地方财政拨款、矿产资源补偿费(中央、地方)、企事业投资(国内企事业和外商)、其他投资;按地区来划分地质勘查投资情况(划分为31个省、市、区);按矿种来划分地质勘查投资情况(划分按矿种大类如金属矿产资源、贵金属等,在此基础上再按主要矿种分,如煤、铁、铜、铅锌、金、银、铝土矿、稀土矿等)。
3.固体矿产勘查完成工作量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固体矿产勘查的工作量情况,包括固体矿产勘查完成的地质工作量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指标如固体地质勘查的工作量(机械岩心钻探、坑探、槽探、浅井等)。
4.固体矿产勘查技术人员投入评价指标
本期地质勘查技术人员(按项目统计)是指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各类地质技术人员,包括地质、物化探、化验、计算机、地质测绘等技术人员。
按技术人员职称分高级、中级、初级及以下;按技术人员专业分地质、物化探、工程等技术人员。
5.固体矿产勘查成果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固体矿产勘查的成果情况,其主要指标设置如固体地质勘查的新查明资源的储量、基础储量(包括经济的)和资源量;探矿权的转让中转让宗数和转让金额(均按转让方式来划分)。
6.固体矿产勘查综合评价指标
(1)矿种勘查集中度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M矿种——某矿种勘查集中度
∑S——某矿种登记的面积
∑矿种——勘查登记总面积
N矿种——某矿种勘查项目登记个数
∑N——勘查项目登记总个数
该指标是反映某矿种的勘查集中程度,体现当期该矿种的勘查情况。
(2)矿种勘查投资强度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H矿种——某矿种勘查投资强度
K矿种——某矿种勘查投资总额
∑K——全部勘查项目投资总额
该指标主要反映某矿种勘查投资情况,表明评价期某矿种勘查投资占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总投资的比重。
(3)矿种勘查劳动投入强度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D矿种人员——某矿种勘查劳动投入强度
∑(L矿种×N矿种)——某矿种从业人员与工作天数的总和
∑(L×N)——从事勘查项目总人数与工作天数的总和
该指标主要反映某矿种从业人员情况,反映评价期某矿种勘查劳动投入占全国固体矿产勘查劳动投入的比重。
(4)投资效果系数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I投资——投资效果系数
N转让——探矿权转让的宗数
N申请——探矿权中申请采矿权的宗数
N——勘查登记项目的总宗数
该指标主要反映勘查项目投资效果的情况。该指标也可按矿种、地区来进行比较,反映按矿种或按地区的勘查项目的投资效果系数方面情况。
(5)社会勘查资金比率
地质工作战略问题研究
式中:R社会——社会勘查资金比率
K社会——固体矿产勘查项目中社会资金投资总额
K——固体矿产勘查项目投资总额
该指标主要反映国家投资与社会资金投资的比例情况,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国家投资带动社会资金在勘查项目的投资情况。
四、建立我国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在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建立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今后这些方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科学基础问题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能使我们完整、准确和清晰地理解固体矿产勘查发展的各个方面,甚至有些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所以某些指标就很难得以提出和设定,或某些指标的提出和设计并非具有坚定的科学基础。
2.风险与不确定性
这些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不确定性要求我们在制定指标及相关政策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风险问题也一定要充分估计。
3.政策的时间滞后性
一般来讲,制定和实施一项政策,并不是立竿见影,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其作用才能得以显现,即政策的时间滞后性。所以,在制定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其采取调控措施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时间滞后性,既要考虑过去政策的时间滞后性,又要考虑新政策的时间滞后性。
4.完善性与社会需求性的折中
人们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完善的、可行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但现实告诉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地得到一个完善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只能在完善性和社会需求性之间做一定的折中或妥协,即只能为了实践的需求,尽快建立一个比较可行的固体矿产勘查评价指标体系,之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使其逐步完善。
作者简介
[1]夏英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2]颜彦,上海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