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枝制作
短枝束栽培具有原料资源丰富、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效果显著、管理方便、出耳集中、耳片大、污染轻、成品率高等优点。取直径2厘米左右的枝丫材,截成14厘米左右,长短一致,截面平整的短枝。然后将短枝用铁丝捆成直径为15厘米左右的短枝束,捆扎后浸水1天,待表面水分晾干后装入17厘米×35厘米的耐高温塑料袋中,袋口套塑料颈圈,塞好棉塞,进行常压灭菌,在100℃温度条件下灭菌8小时。
(2)接种与发菌
灭菌后待枝束袋温度降至30℃以下,按无菌操作进行接种,在枝束截面铺上1厘米厚度的菌种,每瓶500克菌种可接种5袋。接种后叠放在培养室的层架上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3~25℃,遮光,一般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枝束袋。
(3)搭建荫棚
选择室外卫生条件好,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质疏松、透气性好,雨后不积水的地点,进行整畦搭棚,棚宽5米、高2米、长25米左右,棚内畦宽2米、深7厘米,中间留50厘米宽人行道。将枝束去袋,按8~10厘米等距立放,枝束间填满沙,侧面铺10厘米沙厚。4月底扣棚(用塑料薄膜覆盖),5月底用遮阳网、树枝或茅草等遮阳,遮阳度在50%左右。
(4)出耳期管理
枝束埋沙后要浇透水,以后保持沙层湿润即可,沙层温度控制在24℃左右,最高不超过30℃。因沙面水分蒸发快,早、晚要喷水2次,保持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以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度。出耳期若遇高温,还应注意通风降温。从幼耳至成熟约需10天,采收前应停止浇水,于次日清晨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