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先将水豆腐切成火柴盒大小的豆腐块炸成黄色,再将半肥半瘦猪肉剁碎掺入鱼肉“吊胶”做成“肉馅”。将“肉馅”“酿”入小块油炸豆腐内,并盛于瓦煲之内加火,焖熟,再加进酱油、葱花等配料。吃起来十分可口。若用白豆腐(不炸)酿豆腐,其味也相当不错。
分述:
A、豆腐选水豆腐才正宗,盐卤、石膏豆腐一样。
B、馅料最基本是前胛肉,加葱头到碎。 可以加虾米、鱿鱼须、大地鱼、鱼肉等,有人用全鱼肉。 用黄鳝去骨做馅,不用加任何配料。味道世界一流!
C、煎的火候是关键,要用文火,有一点焦黄即可。 秘诀:煎的时候一定要盖锅盖!不要放水!
D、煎好后要转入砂煲,不能过火,刚刚有蒸气上即可。
E、油和盐应偏重一点,因为豆腐可以去咸味
主料:豆腐(南) 1000克 猪肉(肥瘦) 400克
辅料:香菇(鲜) 100克 调料:味精 5克 大葱 20克 盐 10克 猪油(炼制) 40克 胡椒粉 3克 酱油 10克 淀粉(蚕豆) 20克 香油 15克 各适量
制作工艺
1. 豆腐用筷子搅成泥,加盐搅匀,用净粗眼白布沥去水分;
2. 猪肉剁成泥;
3. 葱去根须洗净,切成碎末;
4. 香菇去蒂,洗净,挤干水分,剁成泥;
5. 将猪肉泥加香菇泥、葱末、淀粉、盐、酱油、胡椒粉、猪油搅成胶状馅;
6. 取豆腐泥10 克放在手心上,再取馅7.5 克放在豆腐泥中央,包成丸子,如此逐一做好;
7. 锅置中火,加猪油适量,烧至七成热,将豆腐丸子逐个放入锅中煎呈金黄色,再加猪油,翻煎另一面;
8. 另锅放入上汤、味精、精盐、酱油、猪油煮沸,将煎好的丸子倒入煮5 分钟,至汤汁略干,出锅;
9. 丸子排于碗内,倒入原汁,上屉用猛火蒸5 分钟,取出合在盘内;
10. 将蒸丸子的汤汁滗入锅内,加水淀粉勾芡,浇在丸子上,再淋上香油,撒上胡椒粉即成。
酿豆腐的历史渊源:
客家族群长期在迁移中漂泊,对吃虽不十分讲究,但根深蒂固,始终延续中原饮食习惯。著名的客家菜“酿豆腐”就是客家人运用智慧,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出精神和口味上享受的客家美食。据有关史料载:“在北方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即现在“包饺子”。千百年来,饺子作为贺岁食品,深受人们喜爱,相延成习,流传至今。新春佳节人们吃饺子,寓意吉利,以示辞旧迎新。客家人自中原南迁广东后,因岭南以大米为主食,缺少面粉,要保持这一习俗就很困难。于是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旱地种植较多的黄豆磨制成豆腐,以猪肉和蔬菜等混合制成馅料,以豆腐作面皮,把豆腐切成长方形对角形两块,用筷子在每块豆腐中间挖个小洞,再把肉馅嵌入洞中,即形成“酿豆腐”,然后再蒸熟,以这种食法来代替吃饺子。此习俗慢慢流传开来,经客家厨师的演绎,成为客家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