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宝妈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宝宝消化不良的问题,这是婴幼儿的常见疾病,宝宝的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均未发育完善,正处于逐渐发育中,饮食上的不适容易使肠胃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腹泻、体重减轻等病症
宝宝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及原因
临床症状
1.婴儿消化不良是指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泛酸、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
2.对于宝宝来说,常表现为溢奶,稍大孩子常有呕吐,不过一般不会太严重,但呕吐物会有酸味
3.患儿食欲减退、腹胀、肠鸣音亢进、体重减轻,甚至不用听诊器也可听到肚子的“咕噜”声
4.乳食积滞于胃部,往往先发生口臭,特别是晨起口臭口酸最为严重,这就是乳食停滞的表现
5.同时,消化不良一般伴随着大便恶臭
宝宝消化不良的原因
1.宝宝一次吃得太多或者吃得太快都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2.某些宝宝的体质也会对特定的食物产生消化不良的反应,或者如果给宝宝喂了他从未吃过的食物就容易消化不良
3.由细菌、病毒所引发的消化不良会使婴儿全身感染,出现发烧、精神不振、不想吃奶、吐奶等症状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消化不良呢
1.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来判断他是否消化不良
2.一般情况下,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均匀的金黄色糊状,而且次数较多,每天排便可达4-5次。吃奶粉的孩子一天大便1-2次,淡黄色且成形,有时可见奶瓣
3.如果宝宝的大便呈绿色,并伴有发烧、腹胀、呕吐、不吃奶及哭叫不安等现象,就可能是发生了消化不良
为了避免宝宝消化不良,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喂养要定时定量,在能够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尽量母乳喂养,一次喂奶不可过多,两次喂奶中间要让孩子喝点白开水,如果奶汁不够吃,可搭配少量的奶粉喂养
2.保持宝宝良好的食欲,注意宝宝的身体状态和周围环境
3.注意腹部保暖,不要使宝宝的胃肠道受到寒冷刺激
4.培养排便习惯,保持消化道通畅,帮助宝宝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5.一旦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要调整饮食,限制进食的数量,多喝白开水。病情较重的应及时就医
6.不论原来用什么方法喂养,消化不良后饮食均应适当减少;母乳喂养的每次哺乳的时间应缩短,混合喂养可停喂牛奶或其他代乳品,单喂母乳;人工喂养的宝宝,牛奶量应减少,再加水或米汤冲稀些,也可单喂米汤,因米汤较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已加喂辅食的宝宝,辅食也应减量或暂时不喂
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也可以尝试按摩来缓解
1.将拇指按在肚脐两侧2厘米的部位,像画圆似的按摩,反复20次
2.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在肚脐周围画大圆似的按摩50次
3.轻轻地按摩宝宝的腹部后,抓起宝宝的两条腿,弯膝贴在胸部
4.用手指尖像按钢琴键似的从宝宝的左腹到右腹逐渐按摩,这样反复20次有助宝宝排出腹内胀气
5.平时也可以给宝宝逆时针方向揉揉肚脐和腹部,但是在家里给孩子进行腹部按摩时,一定要注意手法和力度,按摩力度也要适中
消化不良的原因大多因为喂养不当更引起,孩子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善,很多家长未能正确对宝宝进行喂养,导致孩子过量或者吃了一些不能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其次就是宝宝自身免疫功能问题以及肠道等问题导致自身的消化不良的发生。出现消化不良先分析原因。
如果因为吃错或者吃多了,宝妈首先就是在饮食方面帮助宝宝控制,不要继续过量饮食,让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粥。
饮食方面要多清淡为主,不要给孩子吃过于油腻或者刺激性的食物,比如油炸、蛋糕等。
1、如果是平时饮食过量,首先可以延长两次喂奶的时间,减少喂奶次数,可以有助宝宝消化。
2、如果宝宝是由于吃了难以消化的食物才出现的消化不良,可以适当吃一些助消化的食物,帮助宝宝肠胃的运动。
3、用母乳喂养宝宝的妈妈要注意调整饮食,不吃太过油腻的食物,如果是冲调配方奶喂养宝宝,则不要随便改变奶粉的冲调比例,也不要随便更换奶粉。
4、让宝宝多休息调养,保持充足的睡眠,如果还没好转则应该到医院就医寻求治疗。
消化不良的原因大多因为喂养不但更引起,孩子的消化功能还没有完善,很多家长未能正确对宝宝进行喂养,导致孩子过量或者吃了一些不能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消化不良。
如果因为吃错或者吃多了,宝妈首先就是在饮食方面帮助宝宝控制,不要继续过量饮食,让孩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粥。
如果宝宝因为生病或者自身免疫问题引起的消化不良,建议到医院就诊,找到根源,看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及时就医。
平时要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孩子睡得好,身体才好,在睡眠的过程中,身体很多技能也在不断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