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宗教并存,佛教、道教都有。
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后赵永宁二年(351年)高僧朗公首先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
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现存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
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因为东方是生命之源,希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中国先民又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作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便成了“万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
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为答谢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
扩展资料:
泰山,又名岱山、岱岳、东岳、岱宗、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天下第一山”、“五岳之长”、“五岳之首”、“五岳之尊”之称。
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道教、佛教视泰山为“仙山佛国”,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宫观寺庙。
就历史政治及文化的地位而言,全国的许多大山与之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甚至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泰山
泰山上是三教并存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道家.
有碧霞元君祠和玉皇顶(玉帝大帝)
还有南天门斗母宫什么的
山脚下有孔子登临处(孔子庙)
山主景区的背面山底有佛教四大名寺的灵岩寺(佛教),正面山下有普照寺,半山还有供药师佛的小景观.
泰山是儒家,道家,佛教文化的传承聚集体现的载体。不能说属于什么宗教
民间宗教,不过儒道都努力想划到自己名下。
泰山主要是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