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的来历

2025-05-15 16:09:07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商丘的由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阏伯在公元前28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

阏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来。

扩展资料

古城景点

1、归德府城墙

元代归德府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时被淹,次年筑土围城。正德六年(1511)在旧城北重筑新城,以元代城墙为南城墙。嘉靖三十七年(1558)包砖建成。

南墙长950.6米,北墙长993.4米,东墙长1210米,西墙长1201米,周长4355米。高6米,顶阔6米,址阔9米。南为拱阳门,拱券式建筑,门洞全长21米,台高8米。东为宾阳门,西为垤泽门,南为拱阳门,北为拱辰门。

2、应天府书院

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商丘古城南湖畔,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应天书院改为府学,为应天府书院。

庆历三年(1043年)改为南京(北宋陪都,今河南商丘)国子监,为北宋最高学府。北宋初书院多设于山林胜地,唯应天书院设于繁华闹市,人才辈出。随着晏殊、范仲淹等的加入,应天书院逐渐发展为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位居北宋四大书院之首。

3、宋国故城

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归德府古城西南隅,是西周周天子封微子于宋国都城的遗址,也是我国历史上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宋国是周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诸侯国,为周朝三恪、春秋五霸之一,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宋国故城西墙的大部分以及南墙和北墙的西段至今保存较好,城墙顶部距地表最浅处约一米左右。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2900米,南墙长3550米,西墙长3010米,北墙长3252米,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面积约相当于今商丘古城的10倍。

2000年,宋国故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丘古城

回答2:

商丘由来
  商丘的由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阏伯在公元前28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阏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来。 
  阏伯之孙相土首先发明了马车,六世孙王亥又发明了牛车。这便是史书上“立皂牢,服马牛,以为民利”的记载。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商部落很快强大起来,他们生产的东西有了过剩,于是商祖王亥在商丘服牛驯马发展生产,用牛车拉着货物,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开创了华夏商业贸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部落人称为“商人”,把用于交换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商业”,由此衍生的文化称为“商文化”。
六朝古都
  商丘为六朝古都: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商丘是中国夏、商朝最早建都的城市,有5000余年的建城史、1500余年的建都史,是炎黄、燧人氏、神农氏等三皇五帝的建都地。商丘是中国重要的古都,建都时间最早,跨度最长,前后共历1500多年。约在公元前24世纪,颛顼建都于商丘。帝喾之子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今商丘),为商族人的始祖。约公元前16世纪,契的14世孙成汤,灭夏称商,初都亳(今商丘),商丘为商朝的第一个建都地,并先后数次在商丘建都。约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三年,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丘,称宋国,商丘为宋国国都。西汉商丘为汉代最强盛的诸侯国梁国的国都。北宋时期,商丘为南京,位居陪都,靖康二年(1127)五月,赵构在应天府南京(今商丘)即位,商丘成为南宋的开国都城。
姓氏之根
  商丘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据考证,仅帝喾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个,其中单姓789个、复姓460个,遍布海内外。除帝喾后裔外,有据可查的姓氏在商丘的,还有葛、虞、陶、陈、田、桑、甾、犬、火、睢等。汉民族人口最多的100个大姓氏中,帝喾之后占59个;在《百家姓》438个姓氏中,有242个源于商丘。目前台湾省的“陈、林、黄、张、李、王、吴、刘、蔡、杨”10大姓氏中,有7个姓氏“根”就在商丘。当今姓氏中,朱、傅、宋、葛、汤、虞、华、龙等千余个姓氏的“根”在商丘。
详细请见百度百科:商丘http://baike.baidu.com/view/2522.htm#4

回答3:

  •   商丘古城又叫归德城,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年历史。尽管这座古城历经战乱沧桑,却被完好地保存下来,古城不大,面积只有1.13平方公里。从空中往下看,商丘古城犹如一枚古铜钱币,形状外圆内方,镶嵌在黄河故道与济水之间,外为土筑的城郭,呈圆形;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着华夏之邦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因此被称为“三商之源” 。

  •   商丘古城格局是古代城池的典范之作,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现存的古城池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也是商丘古城目前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住建部专家说:“这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绝版古城”。

  •   这座城在历史上人才辈出,从中走出的尚书、巡抚、总兵等三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十多个,当时民间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

  •   在离古城北门往南200多米的地方,至今保存着“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壮悔堂”。走进壮悔堂所在的小院,可见青砖垄瓦,门窗圆柱。算是古城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建之一。

  •   壮悔堂是明崇祯年间户部尚书候恂之子侯方域幼年读书的地方。崇祯十二年,侯方域南京应试,结识了“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上演了悲壮的爱情故事被明末戏剧作家孔尚任创作成《桃花扇》,里面男主人公是咱们河南商丘人,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魏忠贤的亲信阮大铖陷害侯方域,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女子不从而撞头自尽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

  

回答4:

 商丘的由来源于阏伯,阏伯为帝喾高辛氏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燕卵而生,故《诗经商颂》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阏伯在公元前28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我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阏伯在他的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人们尊他为“火神”。阏伯死后葬于封地,由于阏伯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的由来。
商丘古城拥有5000余年建城史、1500余年建都史。现存地上的归德府城于明朝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破土动工,历时八载,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现存归德府城之下同时叠压着明朝弘治十六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