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醉翁亭记》第三自然段改写成散文

2025-05-15 04:41:2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醉翁亭记》第三自然段改写成散文:
今天, 滁州人们要出游了。你看那三三两两的人,有的背着东西在路上歌唱,有的人在前面呼喊,有的人在后面回应。还有的人累了,靠在树边一边休息,一边喝水。今天来游玩的人,有老人,有小孩,他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意。到了山上,有的人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有的人用泉水来酿酒,泉水很清,不一会儿香味就出来了。大家一起动手,很快,一碗又一碗的野味菜蔬端上来了,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就是今天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没有管弦乐器(助兴),但是大家可以尽兴地喝酒;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有的人站起来又坐下,有的人大声喧哗,众位宾客非常快乐。你看,那太守喝醉的样子多可爱,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俨然就是一个乡间老头。

附《醉翁亭记》原文第三段: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回答2: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各个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就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阴,秋高气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小孩络绎不绝,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而酒色清澈,山中野味,野菜,交错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的酒宴。酒宴上饮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哗,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回归而宾客跟从。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就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因为他们的快乐而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回答3:

散文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