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大坝为什么不拆

2025-05-14 14:39: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泥沙含量:黄河泥沙含量较大;尼罗河泥沙含量相对较小。冰期:黄河流域纬度位置较高,冰期较长,部分河段有凌汛;尼罗河流域纬度低,无冰期。(3分) (2)大坝建立之后,尼罗河中下游地区不再泛滥,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因流量和泥沙含量减小,河口地区海岸线萎缩。(3分) (3)河床的落差变小。主要原因是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使得黄河发生回流,大量的泥沙在渭河沉积,造成河床不断淤积。(2分)

回答2:

三门峡为何要叫三门峡?这个问题可能难倒了大部分同学。那么就由我来告诉你们吧。这是因为在黄河上面,离三门峡很近的地方,有三块大石头。他们分别是,人门关,鬼门关,和神门关。这三块石头并列的排在黄河中间。形成了三道峡,所以说,三门峡的地名由此而来。        而三门峡大坝,正好在这三块大石头之上。不过呢,为了修筑大坝,把这三块石头都除掉了。      我们在地图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黄河在三门峡大坝这个地方,很明显的从宽宽的河道变成了很窄的一节。那三门峡大坝,之前的一段水道便是三门峡水库。可以看到在蓄水期的时候,那边的河床明显的加宽。而在排水期的时候,之前的河道明显变窄。        这次我们要讨论的便是三门峡大坝造成的利大还是弊大?            从古至今,黄河的水灾,水患就从未停过。直至1961年,三峡大坝的建成,为黄河下游的群众带来了福音。这是因为三峡大坝能控制黄河下游的水量,可以让黄河下游的群众们不再受水患的所带来的痛苦。并且,黄河上游的泥沙都被大坝拦住。使黄河下游层,实现了黄河清。黄河下游的悬河,也不再增高。增加了黄河的灌溉能力,有效合理的分配了,黄河的水量。使得灌溉的农田总量增加。        可是,三峡大坝的建成,也给渭河河段,带来了灾难,使得渭水附近的农田淹没了207万亩,移民60万,并且黄河带来的泥沙是这里的,优质农田,成为了盐沼地。从此庄稼,不能再在黄河淹过的地方种植。不仅仅只有这些损失,并且,上游来的泥沙是大坝的寿命,缩短至25-30年。以及,使得关中平原渭水的含沙量量增加,但水量却不增加。农作物无法得到充分灌溉,导致减产。后来的泥沙淤积,向上游的延伸。已经要逼近,以西安为中心的工业区。        在这过程中,从建三峡大坝,到三峡大坝的停用。受益的始终是,黄河下游的群众。可是,陕西渭河流域的群众,以及世世代代靠渭河灌溉农田,从而,谋求生计的农民们。他们,始终没有在这场"战役"中受益。        截至目前为止,好像这是利大于弊。因为,黄河下游河段,是比为何,流域的,面积能更大一些。受到影响的河段也比更加有利的河段少。        我们来好好想一想。黄河洪水,迟早会发,发了之后,下游的农田还是能继续种粮食作物。土地也并没有荒废。那么为何河段的流域呢。他们的农田永远再也无法种植农作物。农田成了泥沼,就再用什么补救方法也补救不回来了。那些农田也就再也种不了粮食。      但是,有谁会想过。三峡大坝,若,在25年至30年内没有拆除,并继续使用。泥沙淤积到了与大坝等同一样的高度。那么,下游也会变得跟上游一样高。洪水又将会到来。并且在这之前。渭河河段也将会被泥沙堆积,西安这个历史古都也会被淹没。        不过好在,三门峡大坝已经停了。并且又兴建了小浪底水库。完全起到了三门峡水库的作用。并且也没有淹没到渭河河段。在这一系列过程中。

作者:是这样的吗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302685a0e7c
来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