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章是盖在日期上。
2、盖章是表示发文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应按GB9704-88“国家标准”规范执行,端正、清晰地盖在成文日期上,做到上不压正文,下压成文日期年月日4~7个字,俗称“齐年盖月”。
3、齐年盖月:
①、齐年盖月,又称“骑年盖月”,公文用印的一种要求。
②、中国旧时公文直行竖写,成文日期写在公文最后,并要求顶格直写一行,用印(多用方形大印)时上印边压盖年号下年份的第一个数字,下印边压盖月份,是为“齐年盖月”。
③、建国后,1955年国家机关印章改为圆形,1956年公文实行横排横写后,用印则无此要求,只需压盖在成文日期上即可,但仍沿用此称。
扩展资料
一、我国公文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执行,此次修订于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
二、公文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制定程序必须, 符合法律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形式和格式上的规范性。否则无效。
三、【公文格式】第十三条,印章。
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四、【公文写作内容】第5条, 发文机关。
(1)、发文机关又称落款,应写在正文的下面偏右,与正文保留适当的空格,以便盖章。
(2)、发文机关应写明全称,以示严肃负责。以机关领导人名义行文时,应冠以职务、身份。
(3)、盖章,应按GB9704-88“国家标准”规范执行,端正、清晰地盖在成文日期上,做到上不压正文。
(4)、领导机关大批印发的公文,因使用了规定格式的文件版头,并由机关交通递送,所以不盖印章也同样生效。
五、【公文写作内容】第6条,发文日期。
(1)、发文日期是以文生效的起始时间,年月日须完整,年份不得略写,如1991年不得写成91年。
(2)、发文日期一般以机关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会议通过文件以会议通过日期为准。一般性例行公文如通知、函等以实际发出日期为准。法规性以公文的批准日期为准,或公文最后专门规定生效,执行日期,如“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公文
百度经验-齐年盖月
按照2013版《公文写作》之说明,公章应盖在落款的单位上。如果没有单位,就盖在日期上。不可盖在特此证明上,跟那个没关系。
就我接触到的,都是改在日期上面。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