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环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国家对粮食主产区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建设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国产业结构进入快速调整时期,重化工业产品市场空间巨大,哈大齐工业走廊内适应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石化、食品和医药等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市场机遇;我国经济增长受土地、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明显,使哈大齐工业走廊这样一个产业基础雄厚、资源富集、能源充足的地区,吸引外来投资和产业集聚的优势更加突出。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区域一体化和产业转移速度进一步加快,俄罗斯经济走上增长轨道,与我国经贸科技合作力度加大,将有利于哈大齐工业走廊更大范围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源、技术和市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为哈大齐工业走廊以高新技术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制约因素。由于受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和现有体制机制的影响,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面临四方面的制约。一是经济整体素质不高,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区域配套协作能力弱,核心技术欠缺,战略型企业家不多,区域竞争力优势尚未形成。二是启动区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地理上处于闭流区,污水排放的环境容量低。三是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能力弱,中心城市的现代物流、投融资服务、科技中介、管理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发育不足,先进要素聚集功能不强。四是受行政体制局限,尚未建立资源一体化配置机制,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的市场意识还难以适应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的发展需要。区域优势。一是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在280余公里的距离内,有3座大中城市,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以装备、石化、食品和医药等四大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基础。二是有较强的科技人才优势。3市集中了全省众多的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现有普通高校40所,占全省的72.7%。位居全省前列的科技人才实力,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三是有丰富的土地资源。3市之间有大量的重度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可供开发建设。四是交通便利。滨州铁路、绥满公路贯穿全境,与同三、明沈、京加公路和京哈、通让、平齐铁路及哈尔滨、齐齐哈尔机场共同构成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