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荪甫人物形象分析

2025-05-18 09:26:5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体现了民族资本家的软弱性和两面性。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失败了的英雄形象。

作为上海滩的工业巨头,他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腕人物。

他残酷地剥削工农群众,镇压和分化他们的反抗,仇恨工农革命。他的凶残阴险又往往和他的怯懦恐惧、色厉内荏结合在一起。他的兽性的狂暴,正是他内心空虚和惶恐的表现。

2、吴荪甫兼有资本家和封建家长的双重身份,体现了那个年代民族资本家在身份上的双重性。在他的家庭关系上,他是这个资产阶级家庭里的一个众叛亲离的封建暴君。

他的刚毅自信表现为专横粗暴、冷酷无情。他和妻子同床异梦,貌合神离;对待妹妹、弟弟专横冷漠;姐夫对他心怀鬼胎,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他的私生活却虚伪堕落,荒淫无耻。

3、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面。他对封建买办的打压感到不满,同时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取的是残酷的手段。

作品中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暗斗为一条线索,以他与工人的矛盾冲突为另一条线索,充分地显示出吴荪甫既残酷反动又外强中干的阶级特征。

扩展资料

简介

1930年,实业界风云人物吴荪甫联合杜竹斋、赵伯韬等人,壮大了益中公司的实力,并参与证券交易所的投机生意。

吴荪甫吞并了八家工厂,证券交易行情看好,使他对振兴经济雄心勃勃。不料他削减工资之事泄露,裕华丝厂面临工潮。等到事态刚刚平息,合作者赵伯韬反水,吴荪甫在证券交易上损失重大。

杜竹斋不肯再与吴荪甫合作,吴为了使丝厂在日本丝厂的大量倾入下求得生存,大量调集资金,重用人才,平息工潮。

吴荪甫在买办赵伯韬面前屡战屡败,他企图筹集资金与赵决一死战。他大量买进公债,以求雪耻。为了调集资金,他不得不克扣工人工资,使得一场更大的工潮开始酝酿。

裕华丝厂爆发工潮,吴荪甫遭工人围攻,坐小车从后门逃走。吴只得孤注一掷,在公债市场上决一胜负,以所有的财产作抵押。结果输得血本无归,破产而终。

吴荪甫带着林佩瑶,于子夜时分逃往庐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吴荪甫

回答2:

  吴荪甫(长篇小说《子夜》的主人公)是一个性格矛盾复杂,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在吴荪甫身上表现得十分鲜明。他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不满,但又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和赵伯韬合作搞公债投机;他不满蒋介石政府的苛捐杂税、军阀战争,但他又依靠国民党军警来镇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对工农群众和红军极端恐惧和仇视;在家里,他专制独断,表现出封建性的一面。吴荪甫形象的创造,是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贡献。

  吴荪甫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明强干,有雄心,敢冒险,是一个铁腕人物。他有雄厚的财力,很有才干,曾留学欧美,懂得一套企业管理的学问、本领。他有着发展民族工业的雄心,要和倾销中国市场的外货竞争。为此,他和交通运输业资本家孙吉人、矿业资本家王和甫一起建立起了兼办金融和实业的益中信托公司。梦想有一天在他控制下的益中公司“高大的烟囱如林,在吐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他的许多工厂里的产品销行全国,深入穷乡僻壤。他以放款给同业为手段做成圈套,一口气并吞了八个生产轻工日用品的厂。他的理论是,要把那些平庸的企业家毫无怜悯地打倒,把他们的企业掌握到他的铁腕中来,以实现他的吴记资本主义王国的美梦,充分表现他的野心、魄力、冒险精神和竞争中心狠手辣的性格特点。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冲突,是贯串全书的主线。吴荪甫敢于和赵伯韬斗,并用自己坚强的自信和乐观的精神团结和鼓舞孙吉人、王和甫,把益中公司办成了反赵的大本营。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益中公司外遇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内逢国民党新军阀战争,民生凋敝,产品销不出去,国民党政府苛捐杂税;买办资本家施展各种阴谋手段破坏益中公司,使得益中公司处于严重经济危机的境地。民族工业艰难无前途的困境,使得精明刚强的吴荪甫也变得迷惘空虚、软弱无力了。黄浦江夜游深入揭示了吴荪甫的内心苦闷,夜总会赵吴谈判吴甚至想有条件投降,最后是把益中公司抵押给了外商。

回答3:

吴荪甫是茅盾小说《子夜》里的主人公,他是当时民族资本家的代表。

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从本质上说存在着两面性。

一是他资本家的一面,表现在他对工人的无情以及指使手下屠维岳等人弹压工人,榨取更多利益。

二是他依附于资本市场竞争,对买办阶级如赵伯韬等人虽然心里不服,但却在财力上远不如赵伯韬,手中财产最终不得不走向被赵伯韬为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吞并的道路。

茅盾塑造吴荪甫这一人物形象,意在说明中国经济当时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在经济上仍然是备受外来资本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