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劳动者是子啊工作的时间内,因为工作的原因受伤的,劳动者是可以到当地的社保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只有认定为工伤以后,才能根据劳动者的受伤程度和受伤部位进行伤残鉴定,等鉴定为伤残等级以后,才可能要求用人单位进行一定的赔偿。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的。
1、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公司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申报,如果公司不申请,则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在一年内提出认定申请。需提交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局的网站一般有下载)、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等;
2、如果经过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一般设立在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3、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获得的补偿是不一样的。主要的补偿是:医疗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伙食补助费、护理费等。
4、如果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及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无法申请工伤认定,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认你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经过劳动仲裁确认存在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5、相关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认定办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及你所在省的工伤保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首先要找到至少两个证明人,能证明你和单位之间属于雇用关系,而且属于工作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然后就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到劳动部门进行劳动仲裁,不服仲裁,到法院打民事诉讼官事。
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并申请工伤鉴定。
没有劳动合同直接去劳动仲裁可能不会顺利的受理立案,你必须要有出勤记录,工资发放证明,或者其他同事的书面证明等材料,最好不要先去仲裁,有些时候仲裁的效果不一定有找劳动监察大队的好,其实都是劳动局主管的,劳动监察属于公务员编制仲裁属于事业编。劳动仲裁需要履行一定的举证义务,到劳动监察往往就不那么严格的要求举证。劳动仲裁对公司不利往往会起诉,从头再来,到劳动监察往往是行政处罚,公司不服只能行政复议。而且,先对来说行政处罚的效率高威慑力大。往往在处理过程中就能调解结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