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为什么选择投降而不抵抗呢?

2025-05-14 19:54:2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很显然,因为刘禅没有抵抗的资本了。

先来算一算蜀汉的军队部署,以及在成都还有多少军队?

以263年的数据,蜀汉全国的兵力10万人,南中镇守需要1万人,东边的江州及边境镇守需要1万人,汉中有1~2万镇守,姜维手上还有蜀汉的主力军约有3~4万人,益州有21个郡,各地的郡县兵就算全部加起来有1万人,再加上成都的卫戍部队有1~2万人,这差不多就是蜀汉全部的军队了。

魏军18万人南征蜀汉,其中钟会有15万人,邓艾有3万人,蜀汉的主力在姜维手上,当得到魏军进攻的情报后,姜维率领3~4万人在剑阁挡住了钟会15万大军,刘禅听说后,也从成都派出廖化、张翼等人率军1万北上支援。

而蜀汉汉中的军队仍然在据点坚守,集在汉、乐二城及汉平关,并没有被攻破,邓艾偷渡阴平到达绵竹时,刘禅派出诸葛瞻率领成都最后的八千人或者一万人出城迎战,而且诸葛瞻全军覆没,邓艾率领3万人直接到达成都城下。

这个时候,算一笔帐就知道,成都城内已经没有多少军队,最多也就是一两千人的警卫部队,如何跟邓艾的3万野战军对抗,无兵可用,只是刘禅投降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蜀汉内部益州豪强的胁迫。

当年刘表儿子刘琮投降,就是荆州豪强蔡瑁等人的胁迫,现在刘禅投降,就是益州豪强谯周等本地人的胁迫,他们早就希望蜀汉被灭亡,只有这样,这些本地人才能重新崛起,他们更倾向于投降曹魏,而曹魏远在洛阳,到时候益州就是益州人来治理了。

所以谯周一个劲地鼓励刘禅投降,并且否决于刘禅逃离成都的可能,谯周说:逃到南中有蛮夷,逃到东吴,不可能还是皇帝,而且到时候还要投降一次,还不如一次投降到位,如果还在益州的话,还不如投降。

谯周还说,投降后他会要求司马昭封刘禅,如果司马昭不同意,他愿意亲自到洛阳去说服。看看谯周,一幅迫不及待的投降嘴脸。并且谯周的背后还站了一大群的益州本地豪强,这些人和谯周一样的主张。

第三个原因就是主战派不是在外镇守,就是在外征战,朝廷内部只剩下投降派了。刘禅耳边听到的话,全是投降,再加上他自己也没有多少能力,平庸无能,又无兵可用,所以刘禅就投降了。

第四个原因就是刘禅的性格,刘禅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只图享受,不图上进,如果刘禅有他父亲刘备一半的能力和意志,也不至于把蜀汉弄成这样,弄成宦官当道的局面,连黄皓这样的小人都能被重用,刘禅还有什么能力?不投降能干什么?指望刘禅抵抗,还不如早点投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