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古文词汇300个实词和20个虚词,请列出来。

2025-05-17 17:14:52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有人对出现在中学课本上的文言虚词作过统计,共240个左右,重复出现10次以上的83个,其中最常用而又必须掌握的有40个,这40个是:之、以、而、也、其、为、于、者、所、与、则、矣、自、乃、然、已、故、乎、亦、如、是、若、将、相、焉、且、请、遂、因、虽、或、夫、及、固、莫、诸、哉、即、耳、既。这40个常用虚词中,又有25个在中学教材中使用频率最高,又有一定难度,应该逐个研究掌握。这25个是:之、以、而、也、其、为、于、者、所、与、则、自、然、是、焉、且、请、遂、因、或、夫、莫、诸、即。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三、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内蕴的必经之路

回答2:

太长了……打不上啊这是网址 http://tieba.baidu.com/f?kz=8124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