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站在一定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但是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因为终极问题,要用终极思维思考。用人的思想可能会理解不了。
我分两个问题,回答你。
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存在? 一开始是没有人的。在地球出现之前,宇宙中所有生命的状态,都是现在我们称之为神的状态。换句话说,在人类出现之前,宇宙中只有神。但是神也有犯错的时候,他们犯了天法,怎么办呢?一开始就是直接销毁。但是后来有很多宇宙中非常高的神,认为这样不妥,应该给这些犯了错的神,一次重生的机会。所以众神就商议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宇宙中心的最底层空间,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状态,犯了天法的神都被打入到这里,消去果位和法力,封闭了智慧,在加上一层这个空间的物质身体,让他们看不到另外空间的东西,处在一种迷的状态,目的是让他们在这里吃苦,凭借自己的悟性,重新修炼自己,往回返,能出来的,就出来了;出不来的,就继续在这里轮回,直到最终销毁。这个特殊的空间就是三界,地球在三界的中心位置。换句话也就是说,地球其实是宇宙的一个大监狱,犯了天法的神都被关押在这里,地球上的人就是这么来的。所以人当人不是目的,目的是在这个环境里修炼,往回返,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才是做人真正的目的;所以叫反本归真,真正的重新找回自己。
第二个问题,宇宙为何存在? 要回答这个问题,和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有那样的视角,从上往下看,才能理解。但是我们人是宇宙中最低境界生命状态,用这样的思维去思考一个站在最高点才能理解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挑战。 也就是说,是无法理解的。除非你真正的达到了那个境界,才会真正明白为什么。 不过我还是给你回答一下,看你自己的理解能力吧。宇宙的存在是为了证实和展现一个全能的智慧。
宇宙外面还是宇宙,再外面还是更大的宇宙,再外面还是更更大的宇宙。人的思维容量是有限的,也没有那么大的容量来衡量这个宇宙有多大。也就是说,无论你认为最终的宇宙有多大,其实都是一个很小的宇宙范围中的一个尘埃。而且可以重复。不管你认为的多大,都是尘埃。
这是个很深奥的问题,不是一两句可以说清楚的
为什么宇宙存在,而不是不存在?物理学家Krauss最近出了一本新科普书《A Universe from Nothing》,副标题是“Why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
Krauss凭借此书外加一段在youtube上很红火的有关天体物理学的教学视频,一跃成为了当今最受关注的无神论者(超过了Dawkins?)
无疑,这本书的副标题相当吸引眼球,因为它就是著名的“莱布尼茨问题”——为什么有物存在而不是一无所有?但很多评论者认为这本书是个十足的标题党,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解决“莱布尼兹问题”。Krauss也坦承,他能做的只能描述宇宙“从无到有”的生成机制,但他却未能提供诸如“终极原因”和“宇宙目的”等问题的答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物理学解决的是how的问题,而不是why的问题。
解答“莱布尼兹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援引所谓的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根据人择原理。如果宇宙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么就不会有意识的生物存在;有意识的生物存在;所以宇宙必定是现在这个样子。“人择原理”是很多物理学家喜欢使用的解释方法,特别是结合现代的宇宙爆胀理论后,它有很强的解释力。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人择原理是一个慵懒的解决办法,且其本身的有效性也受到各种质疑。要知道,在波普尔之后,过强的解释力不仅不会被认为是一个科学理论的优点,而且很可能会被认为是其致命的缺点。
“莱布尼兹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形而上学问题,提起形而上学自然会让人想起哲学。有趣的是,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取得进展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哲学家“解决”了形而上学问题,而是他们“消解”了形而上学问题。例如康德,他声称诸如“上帝是否存在”、“人是否自由”等形而上学问题都是不合法的,它们的提出是由于人类过度地使用自己的知性能力。又如休谟就曾在《人性论》中写道,如果一本书所说的东西不能用经验的方法证明,也不能用逻辑的方法检验,那这本书就可以拿去烧掉了。休谟这句话所针对的很明显就是形而上学命题。20世纪早期兴起的逻辑实证主义继承了休谟这种反形而上学精神,他们认为一切命题要么是综合的,要么是分析的,而既非综合也非分析的形而上学命题是毫无意义的。
在一篇关于Krauss新书的书评中,作者Sean Carroll(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提供了一个消解“莱布尼兹问题”的思路。Carroll认为,一切 “为什么……?”的问题都不能凭空而来。要使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有意义,它就必须要有一个相应的解释语境(explanatory context)。他举了一个例子:使得“这只鸡鸡为什么要过马路?”这个问题有意义,我们必须要有很多与此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我们要知道什么叫马路,也应该知道什么叫鸡鸡,以及鸡鸡的各种习性,以及过马路对鸡鸡的各种可能好处。只有在这种语境下,“这只鸡鸡为什么要过马路”这个问题才能被我们理解。而根据Carroll,物理学时所有可能的解释语境中最大的一个语境,即物理学并不能被置入任何一个比它还要大的语境之中,所以诸如“为什么会有这个宇宙存在”,“为什么会有物理定律”这些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在某一个点上终止提问。我觉得,Carroll的这种解决办法与Carnap对外部问题与内部问题的区分十分相似。
当然Carroll也没否认现阶段的物理学理论能在更大的理论中得到解释,物理学仍然在发展,或许某天关于相对论或量子论的问题能在大统一理论的背景下得到解答。但即使是这样,我们也只是根据新的理论去重新定义或理解宇宙,而不是解答了有关宇宙为何存在的谜题
宇宙的存在根本不需理由,也没有为什么的问题。宇宙就是脱离人类的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宇宙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并将永恒的存在下去,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