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自南齐谢脁《游敬亭山》和唐朝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苏东坡,梅尧臣,汤显祖,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清朝画僧人石涛更是驻锡于敬亭山脚下的广教寺,以敬亭风光为背景,留下传世名作《石涛罗汉百开册页》。中国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词、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饮誉海内外。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将军率部东进,途经宣城即兴吟《由宣城泛湖东下》七绝一首:“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
2012年1月,敬亭山风景名胜区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敬亭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北郊,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7′~118°45′,北纬30°57′~31°2′,东邻皖赣铁路,南接芜屯公路,西、北与宣州区的古泉镇、养贤乡、敬亭山街道接壤。
敬亭山在中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中国山水诗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简单地拾起几片历史的记忆,我们发现一座无奇的敬亭山竟会得到那么名人的眷顾,无限荣耀,名齐五岳。与谢灵运(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合称“二谢”的谢朓、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 “小李杜”之一的杜牧、“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诗豪刘禹锡、“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黄山画派巨匠石涛……这一串分量极重的名单,都与敬亭山有着不解之缘,“敬亭山”在他们心中笔下或清新淡雅,或明媚迤逦,亦或超凡脱俗,宛若世外。这些又吸引着后人仰慕敬亭、朝拜诗山,追思古迹,进而寄情于诗歌,言志于书画,如此百年千载,敬亭山人文荟萃,胜迹遍野,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广教寺双塔等人文景观的烘托,终而成就了“江南诗山”的海内外声名。以至于今天稍懂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敬亭山”。也因此,早在1987年敬亭山就成为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
在诗歌文化的背景之下,敬亭山又不同程度地孕育出了有显著特点和相当影响力的地域文化。以“敬亭绿雪”为代表的茶文化,以“纪叟善酿”为代表的酒文化,以“宣城画派”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广教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广教寺双塔”为代表的宗教建筑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的代表元素其意义和影响都远远超出宣城一地,具有全省和全国范围的意义。
如前所述,敬亭山承载的丰厚的历史文化,不计其数,不胜枚举,是我们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堆金迭玉,是无法抄袭,不可复制的举世无双。千百年来沉淀的文化给了敬亭山别样的气质——内敛、含蓄、清新、雅致……天生注定了她的与众不同。面对这样一座丰富的宝藏,我们应该有效继承宣扬、保护善用。正像宣城市前任市长虞爱华所言:“黄山是天造的,九华山是神造的,敬亭山是人造的”。敬亭山是1500年来,众多名扬中华的名士贤达心悦诚服地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