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吃多了,对人的身体是否有害呢?

2025-05-15 11:53:5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味精是一种调味品,易溶于水,能给植物性食物以鲜味,给肉食以香味。在汤、菜中放入少许味精,会使其味道更鲜美。有时,味精还能恢复食物在调制过程中丧失的香味。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进入肠胃以后,很快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是由蛋白质分解的产物,是氨基酸的一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在人体内能起来改善和保持大脑机能的作用。由于人的大脑组织能氧化谷氨酸钠而产生能量,因此适量食用味精有助于促使脑神经疲劳的缓解。谷氨酸钠在100℃时就会被分解破坏,大部分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不但丧失了味精的鲜味,而且所分解出的焦谷氨酸钠还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要将味精与汤、菜放在一起长时间煎煮,必须在汤、菜做好之后再放。 危机四伏的味精 味精可以说是鼓励技劣的厨师使用劣等佐料,煮出低劣的菜式,如操作不当会危害大众健康。正常存在于食物中的谷氨酸(例如青豆、奶类、番茄等都含有),与人体的环境维持平衡,并无问题。 可是,当单独提炼出来,以浓缩“纯”度形式使用,条件转变了,难免会问题。在温度摄氏130度时,它即变成焦麸胺酸钠,含有剧毒,(我们平时煮菜达不到这个温度)可以致癌。 把它加在碱性的溶液里,会产生恶劣的怪味。加在弱酸性或中性的溶液里,鲜味的作用又大减。 所以,在许多情形下使用味精,会弄巧成拙。你用味精(别忘记酱油蚝油也含有味精)腌肉类再用油炸或拿去烤,等于下毒给别人食。味精还有一种潜在的食品污染物质,若摄取过量会引起胎儿畸形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遇热分解会产生变异物质“异吡唑”,摄入后可引起结肠,小肠、肝脏、大脑等部位的癌病变;味精的毒性会使脑下丘过于敏感,以致危及受下丘脑控制的生殖器官、生殖系统,使性成熟异常,并会造成视网膜损伤;味精会干扰与破坏内分泌,抑制激素的产生,使生长激素、催乳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明显减少;味精摄取过多还会引起骨骼及骨髓发育变异,并导致神经异常,情绪焦躁,兴奋过度。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了味精摄取的明确限量:每公斤体重每天容许摄取量以不超过120毫克为宜;12周岁以下的婴儿不在此例。 鸡精是否可以取代味精 近几年一些家庭已经逐步鸡精来取代味精,有资料显示鸡精和味精在国外的消费比例是9:1,而在国内的比例则是1:9,味精作为调味品多年来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已是根深蒂固,尽管它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且在80摄氏度的高温下破坏了原有的营养素。但多数家庭的第一选择还是味精。而鸡精着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鸡精的鲜度和营养上要比味精高、味道醇厚、并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味精的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钠,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鸡精的主要成份是味精、助鲜剂、鸡骨肉提取物、淀粉、白沙糖、膨化剂、香精等。其中,味精在鸡精多种成份中的比重占40%以上。也就是说鸡精与味精虽有区别,但由于鸡精的主要原料仍是味精,鸡精只能是复合调料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鸡精只是味精的再加工品。因此,说鸡精可以全面取代味精是不科学的,生产味精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科技含量较高,生产一直很规范。按标准味精根据谷氨酸钠含量有四种规格:99%、95%、90%、80%。也就是说,谷氨酸钠含量大于或等于80%以上的才能叫味精;至于鸡精和味精的鲜味,如果从单一鲜味上讲,在同等重量条件下,味精的谷氨钠含量在80-99%;鸡精的谷氨酸钠含量却只有40%。如果鸡精中加入助鲜剂(核苷酸),还要看加量的多少和复合配制效果。不同品牌鸡精中核苷酸比率不等,所以鸡精并不比味精鲜多少。味精和鸡精的生产工艺也不一样。味精是生物工程技术的结晶,其工艺科技含量较高;而鸡精的生产则是相对简单的复合、造粒、膨化工艺。鸡精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产品成份、质量标准都有待于规范。,味精一般是具有一定科技实力的大企业规模化生产。如莲花味精的年生产规模就达30万吨;而鸡精由于工艺简单、技术设施简陋,虽也有上规模的厂家,但家庭作坊式的小生产较多,很难保证质量。其中的添加剂香精,色素,膨化剂对人的健康是否有害也较为人们所关注的,近一时期的抽查表明半成以上的鸡精质量不达标。所以无论是味精还是鸡精它们虽然能提高菜的口味但或多或少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因而还是少吃为妙 。 不宜放味精的菜肴 炒菜和煲汤时,适当放些味精,可以提高鲜味。但是,有的人不论煲什么汤、炒什么菜都要放味精,这就没必要了。下列一些菜肴就不宜放味精:用高汤煮制的菜。高汤本来就具有一种鲜味,而且味精的鲜味又与高汤的鲜味不同。如果用高汤烹子烹制的菜加入味精,反而会把高汤的鲜味掩盖,使菜的味道不伦不类,还不如不放味精好吃。 酸味菜、糖醋、醋熘和酸辣菜等味菜,烹制时不宜放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溶液中不宜溶解,而且酸性越强,溶解度越低,酸味菜放入味精,不会获得应有的效果。碱性食品不宜使用味精,因为碱会使味精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汤、菜里放时过多味精,会产生似咸非咸,似涩非涩的怪味。 所以做菜放味精是要有所选择的。 儿童菜肴不要多放味精 有的孩子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父母往往在菜里多放点味精,使味道鲜美来提高孩子的食欲,其实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因为,多食味精会使儿童缺锌。食入谷氨酸钠,能使血液中的锌变成氨酸锌,从尿中排出,造成急性锌缺乏。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小儿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不良、弱智、性晚熟。同时,还会出现味觉紊乱、食欲不振。因此,小儿食用菜肴不宜多放味精,尤其是对偏食、厌食、胃口不佳的孩子更应注意。在平时的膳食中,应让孩子多吃富含锌的食品,如鱼、及豆制品等。

回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