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国的法制建设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2025-05-15 00:01: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实行以来,我国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健全,不断促进我国法制化社会的建设。以公民根本利益为目标,增强我国执法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实践表明,近年来法律法规得到了完善,执法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我国在法制化建设的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社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公民当中很多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这一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在人民群众当中,公民的法律意识、权益意识、民主意识、义务意识普遍缺失。在领导干部中,一定程度存在着知法犯法、腐败等问题。
1.权利意识的淡薄 
权利意识作为公民意识的核心意识从古至今都比较单薄,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封建社会传统及风气所造成的。
2.公民法律教育的滞后 
当代社会对公民的法律教育不是十分重视,另一方面,公民对法律的学习也不是很重视。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运行机制不完备 
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制度建设方便仍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三)法律监督不到位 
我国法律监督不到位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监督主体缺位的问题导致的。
1.以言代法,以权压法 
这一现象在我国领导干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由于忽视了法律的严肃性,常常出现我国公职人员滥用职权的现象。
2.执法不严、违法办案 
我国司法机关当中经常出现违反程序、按人情办案等严重侵害公民权益的问题。
3.以罚代法,重罚轻管 
在我国社会法制建设当中,经常可以看到以罚代法的现象。比如执法部门在处理诸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时候,仅仅作出较大的经济处罚,但没有进一步的追究销售商和生产商的法律责任。
4.以权谋私,徇私枉法 
由于法制体系的不完善,执法部门执法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了权钱交易的现象。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