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草船借箭的故事大家也算是耳熟能详了吧!很多人就有疑问了,在为何当时船开到曹操战营的时候,曹操不适用火箭呢,这样不是更快能够消灭敌军,不给诸葛亮任何的可乘之威。
首先诸葛亮算准了早晨天气的变化,知道晚上会有大雾,而在江面之上肯定是一点都看不清的。曹操不知道船上面是草人,还是其他的什么东西。也就没有用火箭也对付了。
还有就是,大雾弥漫在浓见度如此低的情况下面,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对于疑心这么重的曹操来说,只是通过鼓点判断对方的位置是不够的,不敢贸然的使用火箭,这样不仅不能够给对方造成伤害,可能还会暴漏自己的位置,成为对方打击的目标。
最后就是火箭价值高。物以稀为贵,让是火箭在制作方法上十分的繁琐,需要在麻布上面涂上艾草和油脂,点燃火箭,发射出去。可以在那个时候油脂是十分难以取得的东西。它需要通过繁琐的提炼,而且在当时,油脂的提炼主要靠的还是动物油脂,一边要抓动物,一边还提取它,而且提取出来的成分也是很低的。油脂只有那么一丁点。
因此曹操就放弃了这种做法,毕竟这是费时费力,且没有多大的把握能够成功。
当时在战场上面所用的油脂也有麻油这种的,但是这种技术很粗糙,产量很少,属于高成本的装备,只能够在关键的时刻才可以用它,而一那种小规模的战争中,也不舍得用火箭这种装备。据史料记载,有过几次使用油脂的记载,而且基本上是属于关键的时刻。就比方说赤壁战争中曹操用膏油做的火船发起的冲锋。而西晋灭吴战役之中,也是将灌满了麻油的火炬,烧开了东吴铁链。
如此看来,火箭的制作成本是如此之高,因此在部队中间,能够使用到火箭的次数也是很少的。而在除了制作成本高之外,存放期限也是非常短的。为了能够在战场上面使用这类金贵的火箭。基本上都是临时进行制作的,因为一旦存放时间长了就点不着。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在战争之前才能临时制作,不会提前储备火箭。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到隋唐时期,这种火箭制作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且油脂保存时间也是比较长的。提高了油脂的性能,在后期的战争之中,那种万箭齐发烧船的场面也成为了一种常态。
而后在唐朝时期,在火箭上面又做了一定的改变,在箭镞上挂上挂满油的葫芦。而这种新式火箭的研发,让它能够在江面上,还保持这又火焰的感觉。不会遇水熄灭。曾今中日的白江水战之中,唐朝使用了这种武器,一口气将数万条日船烧毁了,打出了大唐的天威。
如果曹操想要在草船借箭情况之下使用火箭,小编想也得等到这种火箭真正大面积使用的时候才行吧!
因为古代水战时火箭其实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而且草船借箭时江上都是雾气,曹操也看不清诸葛亮的船上到底是什么,自然下意识让人射铁箭而不是火箭。
因为当时是在雾天水面上有雾气阻挡风力非常大,箭很难点燃。所以没射火箭。
一、当时大雾弥漫,曹操只当有人来偷袭,怎么也想不到有人胆儿那么肥,竟然想到来向自己借箭;二、火箭的杀伤力虽然大过弓箭,但是制作成本也远远大过弓箭,所以曹操只令手下放普通的箭;三、当时船是在江面上,曹操认为火箭的杀伤力并不一定强过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