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民事诉讼,能胜诉否?”:你方肯定胜诉,因为证据确凿:有派出所的笔录,可以证明牟某确实是“违反了治安条例”,公安可以给予他治安处罚(罚款或拘留),同时他还应当赔偿你母亲的治伤损失(不仅是医药费,还有误工费、交通费等),按规定,如果他赔偿及时、认错态度较好,可以不予治安处罚。现在由于他自己态度恶劣而受到了治安处罚,仍然不能免除对你母亲的民事赔偿责任:如果你母亲起诉,法院肯定会支持你方,判决让他赔偿你母亲的所有费用、并承担诉讼费。
2、“为该事有必要民事诉讼吗?”:我觉得有必要,但最好还是在起诉之前、或是争取在起诉之中调解或和解解决,因为:
(1)你赢得了官司、也能赢回赔偿款,但却不一定能赢来人心:邻里居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如果心存芥蒂,以后总是遇事则吵、没事也互相猜疑,这日子过得不舒心。你们可以上班,在家呆的时间有限,可你母亲和父亲却是一天中很长时间都要在家里的。如果邻里结怨:这气氛不宜居的。
(2)如果轻易就闹上法庭,人家会说你们太没度量、对一个喝醉的人不依不饶,当然,从法律上说,醉酒的人一样要负责任,而且不是从轻或减轻的情节。但民间情绪对“醉鬼”却有几分谅解的,在他没有惹出太大的事时反倒会有人同情他:法理、人情,如何调和可是个问题。
(3)可是现在的情形,如果你们不诉,倒反而会让人觉得你们没理一样;如果诉讼:时间、金钱都是要考虑的事情,至少需要1、2个月才能结案的。
(4)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我可能会这样做:
①请居委会的人或是民事调解委员会的人来调解,要求他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他们会告诉他醉酒也不是免责的理由的。如果他在调解中真诚地认错,我会不再拿他的赔偿,只把这钱请他家和邻居吃一顿。如果他不认错:就要回该要的钱,一分也不少。反正他家人也就这样了:你不赔偿他们也一样和你过不去。
②如果调解后他不认错、也不给钱:再去法院起诉,即使赔钱也起诉,“不蒸馒头还争口气呢”,一定要让他和他家人认识到他是错的。
经过调解后再起诉:周围的人可以对你们的事情经过有个了解,能显示你们公平、和平的处理态度,也知道你家不是故意找事、而是他们蛮不讲理,此后再起诉,舆论会对你们更有利一些、也更有利于你父母今后与其他邻居相处。
1,没有必要再诉讼.
邻里关系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很多时候都会超过亲属关系.古语有云:远亲不若进邻.如果本来已经很僵的关系再多出一个民事诉讼的官司, 将来更会是如履薄冰,积重难反.为人豁达点,自然就少了许多烦恼.不开心的事即以发生,无谓再作更多纠缠.如果一件本身已很烦恼的事为一时之气以不可解决烦恼之方式处理,则麻烦更甚!于人于己皆无可利之处之事,一已足亦,岂能再乎?上善若水,故愿君三思.
2,如果诉讼,自然能赢.
一,.a牟某有过错,b有伤害行为,c有令堂身体损害事实发生,d,加害行为与令堂之损害有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因此,符合人身伤害责任的要件构成.
二,行政处罚与民事责任是不同类型的责任,不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牟某应当承担侵害令堂的民事责任
三,诉讼请求可以为人身伤害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对于人身伤害赔偿,可以要求其承担因伤害造成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其他合理支出(此点须自己举证).
根据高法精神损害赔偿解释,因身体权,健康权遭受侵害的,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为货币的,具体金额应结合损害造成的影响范围以及当地生活条件等综合评定.同时,可以要求加害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被告如果不执行,也不上诉,原告可以请求法院强制执行.
你们这类邻里纠纷,法院原则是调解为主,如果真的诉讼, 建议调解时达成和解,而不宜因调解不成而由法院判决.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谐,和谐.一时之气,非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