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墓的相关遗迹

2025-05-14 13:33:14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廉颇在邯郸几十年,在邯郸周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如:串城街的将相和遗址回车巷;邯郸市邯郸道内的廉颇将军府;邯郸西南的“廉颇墓”;邯郸市廉颇墓附近的廉颇祠;丛台湖水北岸的廉颇祭祀重地“七贤祠”。这些成为后人缅怀先贤,启迪心灵的珍贵古迹。 蔺相如回车巷,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街区,为战国时赵邯郸内城南门里路西。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回车巷呈东西走向,巷宽2.3米,为古代一车之距,巷深约300余米。
回车巷在此处,历史上的地方志多有记述。据明·万历《邯郸县志》载:该巷于明代万历十二年,邯郸知县肃察曾在巷墙上镶有“蔺相如回车巷”石刻。宽0.97米,高0.49米(1957年修民房时将石刻取下镶在水泥座内,文革中被毁)。
清·雍正《邯郸县志》亦载:“回车巷,在南门里。世传蔺相如引车避颇于此,故名。”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杨肇基撰《邯郸县志》中也有回车巷在南门里的记载。现回车巷东头南侧,于1981年,由市政府拨款在原墙镶石刻处建一碑坊。该坊背依西墙,双檐青瓦,石柱擎顶,青石为基,通高4.5米,南北宽2.3米,进深0.55米,基宽0.75米。坊内置放回车巷纪念碑,碑高1.63米,宽1.1米,厚0.27米。汤振宇撰文,李守诚书丹,张水旺镌刻。碑坊两檐之间上面墙面上镶有石刻横额“蔺相如回车巷”六字,为原河北省省长李尔重书。
邯郸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后,将回车巷所在地的原赵国古“御街”规划为古赵文化一条街。该街从邯山书院始,到南门外菜市,全长约2华里,已陆续启动建设。现除回车巷东段已全部完成古院落重建外,并将其对面辟为20米×15米的回车巷文化广场。广场西与御街相通,东、南、北三面古式两层楼阁已建成,为书画,工艺、文具、赵特色纪念品等商行。 七贤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的丛台公园内古丛台北侧,面南而立,是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七贤而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三忠祠”和“四贤祠”。三忠即救赵氏孤儿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四贤为廉颇、蔺相如、赵奢和李牧。
七贤祠的入口是阁楼式建筑,敞开着的朱红大门透露出祠内的几分庄严,祠堂门口还有两处铜色狮雕,祠内便是七贤的彩塑及人物的简介,七贤的彩塑一字排开,供人敬仰,而墙壁的东西两侧则是家喻户晓的七贤事迹,即赵奢的“秉公执法”,廉颇、蔺相如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的三忠舍身救“赵氏孤儿”等。这七贤既是古代赵国的骄傲,也是而今邯郸人民的骄傲。 一篓油水饺是河北省邯郸市风味小吃,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人王一香早年与父在赵邯郸南门外开一肉包铺。有一天,赵大将廉颇武灵丛台点兵路过南门外时,遥远闻着肉包香味,廉颇闻着香味赶到肉包铺店,见食客尝在嘴里,赢得了食客的好评,生意大为单位很好。
当廉颇购买包子时,包子已卖完。廉颇说到:“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儿说:“那是生的,还得蒸。”廉颇说:“那得几个时辰?”王小儿说:“不到一个时辰。”廉颇一听心急了,就将案板上的包子统统扔进开水锅里,不到一会儿,锅里的包子全部漂起来了。王小儿一听是廉颇大将军就毛了,赶紧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颇吃完后连声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
从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铺改为“一口油”水包馆,生意更加红火。李氏后人继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丰富,包裹馅心,吃时流油,后在北宋年间改为“一篓油”,传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