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陆战之王的主战坦克无论在常规战争还是非常规战争,无论是传统的坦克对战,还是不对称的城市战中,其主战装备的地位都不可动摇。但是,早在坦克刚刚崭露头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富有远见的陆军指挥官就认识到一个真理:没有步兵的协同作战,坦克在任何战争模式下都不可能有效的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在任何一场有坦克参加的地面战中,这一真理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验证。就连驻伊美军也正考虑将他们引以为豪的“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进行进一步的改装,其中一项改装内容就是在坦克尾部安装1台用于坦克乘员和协同作战的步兵相互联系的坦克电话。这似乎也成为坦克需要步兵的一个佐证。
为什么需要重型装甲步兵战车
坦克如果需要步兵在其左右协同作战,那么步兵最起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步兵要具备足够的机动能力,以赶得上坦克快速机动的步伐;第二,步兵要有足够的装甲防护,以保证步兵在与坦克协同作战时,具有足够的生存能力。目前,世界现役的各类装甲步兵输送车,基本可以满足第一个条件。但是,不管这些装甲车是轮式的还是履带式的,都离第二个要求相差甚远。这些装甲车不管采用什么新的装甲材料,其防护性能仍明显不足,甚至轻型反坦克武器都会使它们不寒而栗。
既然坦克需要步兵的协同作战,而步兵又要具备与坦克一样的机动性和防护能力,那么唯一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坦克运载步兵,也就是利用坦克底盘,将坦克改装成为合适的运载步兵的工具。这种运载工具的主要作用与装甲人员输送车一样,就是将步兵投送到作战地点。当然,这种运载工具的重量会比较重,介于坦克与普通装甲人员输送车之间;防护能力与主战坦克相当,比普通装甲车高得多,而且部分车辆的火力性能也比普通的装甲车要强一些,我们在这里把这些车辆称之为重型装甲步兵战车。
重型装甲车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为步兵提供足够的防护能力,使其在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城市战中,抵御反坦克武器的打击。其次,重型装甲车具备足够的载重量,车上可以搭载包括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和各种遥控武器站在内的多种武器,在战场上为坦克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而且,重型装甲车既然采用坦克底盘,那么在维修、保养和战时抢修等方面就可以减轻后勤支援部队的压力。另外,利用坦克底盘改装成重型装甲车还为即将和已经退役的坦克找到了继续存在的理由,这样不仅节约了采购经费,还减少了训练时间,保持了部队的战力。对于曾大量装备二、三流坦克的国家来说,这即使不是个完全适用的“灵丹妙药”,也至少是一个很好的捷径。
以色列方案
在将坦克改装成重型装甲车方面,以色列起步较早,因为它具备两个先决条件。首先,以色列经过几次中东战争的洗礼,以及随后在加沙地带的低强度冲突中,充分认识到了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必要性;其次,以色列陆军中有大量欧美国家援助的M60、“酋长”和“百人队长”坦克,以及从其他中东国家缴获的T-54/55坦克,这为坦克的改装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当然,最主要的是以色列人敏锐的直觉和聪明才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随着“梅卡瓦”系列坦克的服役,曾长期充当以色列装甲部队主力的“百人队长”坦克逐渐退出现役。以色列利用其底盘改装了一系列重型装甲车。当然,初期的重型装甲车只是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雏形,所担任的作战任务也不尽相同。但是,随着作战的需要,这些车的任务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变成搭载步兵为主,协同坦克作战为辅。后继的各种改进车型甚至向装甲人员输送车的角色转变。
以色列利用坦克改装的第一种重型装甲车名为“纳格玛肖特”,有乘员6人,研制于上世纪80年代。这种车采用了“百人队长”坦克的车体,改装过程极为简单,仅拆除坦克炮塔,并在车体上安装了小型武器站,其上装有M2型12.7毫米机枪、FN-MAG型7.62毫米机枪和60毫米迫击炮。车体前部可安装推土铲或扫雷犁,侧面安装有4块装甲板。“纳格玛肖特”参加了1982年的加里拉亚和平作战,承担了支援装甲部队的任务,但是为了抵御巴勒斯坦游击队使用的RPG-7反坦克火箭筒,车上还安装了爆炸反应装甲。
此类车型还包括“纳格帕登”和“美洲狮”,它们均改装自“百人队长”坦克,并大量采用“梅卡瓦”3主战坦克的通用部件和先进装甲,在性能上有较大提高。虽然上述车辆的设计初衷是排爆排障、伴随坦克作战,但是这些车仍然能够搭载5~6名步兵。所以它们不同于欧美意义上的重型装甲战斗工程车,在使用上与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和装甲人员输送车有相通之处。
由于“纳格玛肖特”作战出色,所以以色列同样利用“百人队长”坦克的车体,改装出一种专门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名为“纳吉玛乔恩”,仅少量装备部队。该车在载员室前部加装了指挥官专用观察塔,安装了2具CL-3030型烟幕弹发射器。另外,该车乘员室底部安装了双层装甲。除驾驶员和车长以外,车上还可搭载7至8名步兵。“纳吉玛乔恩”的武器是2挺FN-MAG型7.62毫米机枪。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缴获了数百辆苏联生产的T-54/55坦克,在换装了105毫米坦克炮后,成为了以色列装甲力量的一部分。1987年,以色列利用T-54/55坦克底盘,制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名为“阿奇扎里特”(希伯莱语为“冷酷无情”的意思)。该车主要用于保障步兵在危险地域的安全,没有安装机关炮、火炮和导弹等支援武器。放弃武器,追求最高的防护力,是“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最大特点,也正是其他国家装甲车所不具备的特征。“阿奇扎里特”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批量生产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
“阿奇扎里特”的前部和两侧安装了模块化复合装甲,发动机后部安装了“袍褂”网眼状装甲。T-54/55坦克在卸去动力传动部件和炮塔以后只有27吨,但经过改装后的“阿奇扎里特”重量达到44吨,足见其防护性能的优越。车顶除了驾驶员、车长和高射机枪手窗口外,仅仅设置了2个较大型的角型窗口。乘员除了上述人员外,还包括7~8名步兵。“阿奇扎里特”安装了625马力底特律8V-71 TTA型柴油机和阿里森XTG-411-4型自动变速箱。整个动力传动部件的体积比较小,动力舱余下的三分之一空间被设计成为供乘员上下车的专用“走廊”。“阿奇扎里特”安装有4挺FN-M240型7.62毫米机枪、1门60毫米迫击炮和多枚IS-6型烟幕弹发射器。
最近,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举行的2005低强度冲突展览上,以色列首次展示了其最新研制成功的“雌虎”重型装甲步兵战车。该车采用了“梅卡瓦”1主战坦克底盘。众所周知,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采用发动机前置的主战坦克。该车采用这种总体布置的主要原因就是提高车辆前部的防护能力。“梅卡瓦”坦克后部有一个容量较大的隔舱,主要用于处放附加的坦克弹药。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该隔舱就曾安置过步兵,步兵可以在坦克后面下车作战。所以,“梅卡瓦”坦克简直天生就是改装成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料。目前,“梅卡瓦”系列坦克已经发展到了第4代。而且第1个 “梅卡瓦”4主战坦克营也于今年早些时候部署完毕。于是大量过时的“梅卡瓦”1主战坦克就成了以色列装甲部队的“鸡肋”。“雌虎”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设计正好满足了这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不佩服以色列人的精明。
“雌虎”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结构并不复杂,改装过程按部就班,和以色列以前的改装方式大同小异。“梅卡瓦”1坦克的炮塔被拆除,驾驶员舱盖也被取消,车体有所增高,安装了新的尾部舱门,舱门向下开启,两侧有储物箱。“雌虎”式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乘员包括车长、驾驶员、炮长和8名步兵。另外,车上还配备1副担架,在8名步兵之外还可以搭载一名伤员。“雌虎”重型装甲步兵战车在车顶、车首和车底都安装了附加装甲,并重新设计了车内座椅。车顶有两扇向后开启的舱盖,左侧为车长舱盖,安装有1挺7.62毫米机枪,右侧舱盖处安装有1挺12.7毫米机枪。“雌虎”重型装甲步兵战车装备了和“梅卡瓦”4主战坦克一样的战斗管理系统、火控系统、非冷却热成像电视和昼、夜合一观察设备。车体外部安装有4台摄像机,3个在前,1个在后。车内乘员在闭舱作战时具有良好的视野,提高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据称,该车将来还有可能安装以色列自行研制的“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在保证防护能力的同时降低车重。“雌虎”重型装甲步兵战车的防护能力比“阿奇扎里特”强很多,火力也很强大,唯一的缺点就是其单价高达75万美元
http://military.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3/2525/30/12/7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