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cm.
故答案为:会聚;11.
(2)从实验装置上考虑:实验时若像很远,像距很大,光具座不够长,则光屏不会接收到像;蜡烛、透镜、光屏若不在同一高度上,所成的像有可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从成像规律上考虑:若蜡烛恰好放在焦点上,则不会成像;放在焦点以内,则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会呈现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烛焰在焦点以内或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3)①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凸透镜的焦距是11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②凸透镜成实像时,蜡烛远离透镜一段距离,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光屏要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幻灯机和投影仪;靠近.
(4)由表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在1、2、3实验中,焦距由8cm增大到12cm,像距从17cm增大到60cm,由此可得像距是随着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故答案为:大.
(5)根据乙所成甲的像可知,所成像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的实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上下也相反.所以R的像应为故当将“R”放于此处,所成的像肯定也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只有丙中④符合,
故答案为: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