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湖的渔船中来,党的旗帜就像春日的百花,在九百六十万公里的大地上,渐次开放。那一抹耀眼的红,红动了世界,13亿炎黄子孙,从此在这面旗帜的领导下,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康庄大道。 面对着铁锤镰刀,这面旗帜也曾经风雨,那鲜艳的彤红,是共产党人鲜血的颜色。铁锤镰刀的力量,那是共产党人奋斗的苍桑后,特有的执着。就是这面旗帜,于是让人找到通往祖国母亲心田的捷径,它播撒真、善、美的火种,是个人与党、与祖国沟通的桥梁。 难忘记,1998年,三湘大地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那是我曾经亲亲的可爱的家园,肆虐的洪水吞噬着农田,破坏着村庄,百姓生命垂危。是党的旗帜最先到来,是党旗的力量,给予了我们战胜水魔的力量!在党旗的映照下,一群群身着绿色军装的猛士,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滚滚的洪流中,救起了一个又一个灾民。在党旗的号召下,一个个共产党员,不顾自己的家园,纷纷投入到搞洪抢险的前线! 难忘记,2008年,天府四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交通阻断桥梁坍塌,灾民陷入废墟之下,是党旗最先在废墟中飘扬起来,它映红了血色中悲痛的四川。在党旗的号召下,共产党人最先从惊恐中清醒过来,他们以血肉之躯,首先投入到抗震救灾的一线;解放军来了,总理来了,全国人民都来了。据统计,这次灾难,一共有二万多名共产党员在余震中的前线战斗。战斗不息,党旗飘扬,二万多人啊,就有二万多个共产党的故事,二万多人,就有二万多颗多共产党的红心!在党旗英明正确的指引下,从东海到西藏,从南沙到北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高唱着《诺言》,纷纷捐款捐物,大家与灾区人民连在了一起。 党旗飘扬,它骄傲地飘扬。它显现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力量,它昭示着一种威严的神圣,一种情忠于祖国的拼搏,一种为盛世中华腾飞而努力的憧憬! 党旗飘扬,它永远地飘场。它无暇品味劳累自己的滋味,更无心考虑得失几多,它只知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全部爱心和满腔热忱,为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前赴后继的事业插上理想的翅膀,送他们到万里长空翱翔。而这万里长空的翱翔,就是13亿人民的幸福守望。
新中国六十年之农村巨变
祖国成立已有六十载,在这期间,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我们一家人正在谈论着呢!
爷爷奶奶说:“我们年轻的时候,真是穷得不能再穷了。穿的是掉了色的打着无数层补丁的破衣服,那时兄弟姐妹多,老大穿了给老二,老二穿了再给老三,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新衣。吃的是粗粮和野菜,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吃了上顿没下顿,饱一顿饿一顿的。哪敢想着肉什么的啊,就算是过年也只是一种奢望。住的是用土堆积起来的房子,上面是茅草。时间久了,起风或是下雨,屋内都无处躲避。记得有一天晚上下大雨,还塌了一面墙,第二天天一亮我们就去找人来修房子,一路泥泞,我们都滑到了好几次呢!我们睡的也是用土堆积的炕,上面铺上好几层稻草,再垫一点烂布什么的就叫床了。”
爸爸妈妈说:“我们年轻的时候,生活已大有好转。穿的虽不算华丽,不算名贵,但至少是新的了。逢年过节,还可以添几件呢。吃的就不用愁了,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偶尔还会弄一点猪油猪肉来开开荤呢。房子已提升到了土墙瓦顶,抵御暴风雨的能力大有增强,不用再担心半夜房子会倒了。道路也变得宽阔了,由崎岖泥泞小路变为较平较宽的机耕路,晴天行走起来是方便多了,骑着自行车倒也自在。但是一旦下雨就变味了,帅气的小伙子风风光光的四脚朝天也是常有的事。”
我说:“我们现在可算是幸运多了,赶上了好时代。穿的尽是些漂亮时髦而又名贵的衣服,几乎每个季度每个月每一周都要换新的。叔叔们穿西装,打领带,皮鞋锃亮,好潇洒;阿姨们每天都要换新装,戴的耳环,项链,戒指就更不用说了。黄金的,白金的,钻石的,应有尽有。吃的都是些山珍海味了,也不要跑多远,只需上个街就足够了。还有好些人都只挑素食吃了,因为他们已经吃腻了油荤,一顿少了青菜都吃不下饭了。还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补品,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住的就更不用说了,单讲我家,新建的房子就花去了二三十万。屋内设施是一应俱全,冰箱、彩电、洗衣机、太阳能,现代化的家具,木地板,就连外墙也都贴着瓷砖。不说风雨了,就连一般的地震也不用担心了。道路因为政府的村村通工程也有质的变化,南来北往的纵横交错的全是宽广的结实的水泥路,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滑到了,再也不用担心泥泞了。摩托车已普及至千家万户,周边还有一些人已经开着小轿车了。一些在老年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东西也层出不穷,像手机、电脑······”
这就是伟大成就的六十年,这就是由贫穷到小康再到富裕的六十年,这就是天翻地覆的六十年。单我们农村就已经有了这般巨变,六十年的辉煌成就由此可见一斑。我们要感谢党的正确方针路线,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将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矢志不渝,奋发图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点评:这篇文章由总到分再到总,结构精巧;按时间顺序,从祖辈到父辈再到自己,分别从衣食住行四方面来谈,思路清晰;重点是突出现在的情况,详略得当;全文紧紧围绕变化选材,表现了祖国六十年的巨大成果,主旨鲜明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为现时代一员的自豪感,篇末也表达了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全文朴实自然,以小见大,尤其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力的突现出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