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排房屋的间距":一般同一个城市不同区域要求也不同,通常楼距与楼高的比例为1:1,市区会略小,郊区会略大。方法大多是按规定不得小于建筑间距系数来计算的。建筑间距系数是指遮挡阳光的建筑与被遮挡阳光的建筑的间距为遮挡阳光的建筑高度的倍数。
板式住宅:如果建筑朝向与正南夹角在0°~20°之间的,规定新建区的间距系数不小于1.7,改建区的间距系数不小于1.6。如果夹角在20°~60°之间,新建区的间距系数为1.4,改建区的间距系数为1.4。如果夹角在60°以上的,新建区的间距系数不小于1.5,改建区的间距系数不小于1.5。
楼间距规定可用,楼高:楼间距=1:1.2比值计算。
为保证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用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居住建筑多为成排布置,考虑到前排房屋对后排房屋的遮挡,为了使住户保证得到最低限度的日照时间,总是首先着眼于底层住户(因为底层最先受到遮挡或遮挡的时间最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在全年中的最小值是冬至日。因此,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室内得到的日照时间作为最低的日照标准。
住宅组群中房屋间距应满足交通、室内光照、通风、防火、防震和各种工程管线等的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按日照所要求的间距为最大。平地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
D=(H-H1)/tg(h)
式中:D为日照间距(米);
H为前排房屋檐口至地面的高度(米);
H1为后排房屋的窗台至地面的高度(米);
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为保证住宅室内的日照标准,一般用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来衡量。一室的日照时间是保证一室日照质量水平的前提,也是住户对日照要求的最低标准。我国地处北半球温带地区,居住建筑一般总希望夏季避免日晒,而冬季又能获得充分的阳光照射。居住建筑多为成排布置,考虑到前排房屋对后排房屋的遮挡,为了使住户保证得到最低限度的日照时间,总是首先着眼于底层住户(因为底层最先受到遮挡或遮挡的时间最长)。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在全年中的最小值是冬至日。因此,以冬至日底层住宅室内得到的日照时间作为最低的日照标准。住宅中的日照质量是通过日照时间和每小时日照面积这两方面的积累而达到的。住宅日照时间标准时通常取冬至日中午前后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