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内,之所以叫印度河,是因为巴基斯坦当年命名的时候还不存在,当初只是印度的一部分。巴基斯坦是二战后才从英属印度分立出来的年轻国家,在这以前的数千年中,整个南亚次大陆都被统称为印度,古时各国商旅、使节、军队出入南亚地区主要是通过次大陆的西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因此流经这里的这条大河被视作印度的门户和象征,被当之无愧地冠以“印度”之名。即使今天它已不再属于印度,人们也无意更改已经沿用了数千年的“印度河”这一古老名称。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语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仅次于恒河,为该地区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地带。河流总长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和定居社会主要文明之一。
为什么河名却叫作“印度河”呢?这有历史原因 。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亚次大陆上的统一国家,后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独立时,“印、巴分治”,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 ,河水归两国共同使用 。为了避免纠纷,两国在1960年签订了“印度河用水条约”,规定印度使用河水系总水量的1/5,其余归巴基斯坦使用。
印度河流域气候炎热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东南部还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两次涨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纵横,人烟稠密,盛产小麦、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粮仓”。
古老的印度河不仅是古代文明的摇篮,而且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
又称“印度河—恒河大平原”,旧称“印度斯坦大平原”,是南亚最大的平原,东西长2000千米,宽约240~500千米 ,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分属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三国。由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又称印度大平原,位于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两河大体以亚穆纳河高岸为界。平原东部又称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平坦广阔,冲积层达300米,沿岸平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遍布;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广阔的塔尔沙漠,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河口三角洲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孟加拉国经济发达地区。三平原相连成片,坡降很小,中间分水岭仅250米。恒河流域可分为上、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流域可分旁遮普平原与印度河下游平原(信德平原)。
印度河—恒河低地是古代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工业重要和交通运输的繁忙地区。
印度河—恒河低地属亚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沙漠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
印度文明被称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其文明的发端与所依赖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是一个坡度徐缓的高原,境内江河纵横,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在北面,喜马拉雅山脉如屏障耸立,南面则以低矮的文迪亚山与德干高原相隔。印度河—恒河低地地区面积远远超过了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面积的总和。在这广阔的平畴沃野上,流淌着印度河和恒河。印度史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明哈拉巴文明,就是在印度河—恒河低地上产生的。广阔的印度河—恒河低地被其普拿沙漠和阿拉瓦利山脉分为两个部分。沙漠以西的平原为印度河所灌溉,以东的平原为恒河及其支流所灌溉。河流将高原上的土壤带到平原上堆积起来,使土壤肥沃,河流则使交通十分便利。印度河—恒河流域丰饶的平原地区,被人们称做是大自然对印度民族的慷慨赐予,它哺育滋养了悠远的印度文明。
巴基斯坦是二战后才从英属印度分立出来的年轻国家,在这以前的数千年中,整个南亚次大陆都被统称为印度,古时各国商旅、使节、军队出入南亚地区主要是通过次大陆的西北部(也就是今天的巴基斯坦),因此流经这里的这条大河被视作印度的门户和象征,被当之无愧地冠以“印度”之名。即使今天它已不再属于印度,人们也无意更改已经沿用了数千年的“印度河”这一古老名称。